木桶原理与学校发展陈可辉所谓木桶原理是指:假如组成一个木桶的诸多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长度。如果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木桶,学校发展力看作是其容量的话,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主要有两块:人的因素和非人的因素。学校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最大发展力)就取决于人的因素和非人的因素这两块木板的长短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整合的程度。通过分析木桶原理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学校发展的关键:找出最短的“木板”如果我们想要增大木桶的容量,但组成木桶的木板又长短不一,那么一般我们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侧重整体的方法,即同时加长每一块木板;二是侧重局部的方法,即在整体加长的同时着重加长最短的木板。从数学计算的角度来说,很显然后者要比前者经济得多,即便从实际情况分析,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例如一位校长想让自己成长为一名教育家式的领导,于是一边埋头苦读现代教育理论,坚持撰写理论文章,一边亲自执教,深入教育教学。但实际上他缺乏的可能是思维的习惯或看问题的方式,而不在于缺少理论厚度或实践经验。从木桶原理的角度来看,他这种整体改善的方式对于达到他所期望的结果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它缺乏针对性,投入大而产出小。及时地找出最短的“木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流行“揭短式”管理,即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查找和发现自己的最短处并及时对症下药,使之由短变长,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这种方法对学校管理同样适用,不能洞观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便难以发挥自身优势,难以提高组织发展的效率。例如有的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特别是优秀学生,倾尽全力投资搞各种硬件建设,比如修建豪华的教学楼,置办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甚至是对考前几名的学生实行高额的金钱奖励。这从短时的轰动效应来说也许可以奏效,但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在择校时考虑最多的往往在于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非单纯的金钱或校园设施的诱惑,试图通过“非教育”的手段去吸引生源通常都是昙花一现的短视做法。因此这些学校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投资没有投在最要害的地方。怎样及时地找出学校发展中最短的“木板”呢?这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新时期的管理者要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个别管理者单枪匹马甚至是独裁式的决策行为已不再适应组织发展所需,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各种决策资源为自己的决策行为服务,例如管理学上常用的决策技术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采用会议的形式探求和选择最佳的方案,通常6至10人一组,主持人不指明会议的具体目标,发言不分地位和级别,问题提出后鼓励自由思考,思路越广,想像力越丰富、越新奇和具有飞跃性,意见和建议越多越好。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不相互批评、指责和反驳,不做结论,欢迎相互启发,互为联想。管理者在敞开思想、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发现最佳的解决方案或获得有益的启示。二、学校发展的对策:加长最短的“木板”对策之一:从人的因素入手。教师是与知识打交道的人,知识本身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教师在走向职业岗位以后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因此,学校发展的最短“木板”如果在人的因素领域,其关注的核心应在于教师的培训与学校管理者的培训上。根据木桶原理,〖HTH〗首先是培训对象全员化。一个学校好比一个大木
木桶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