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国内的汽柴油的最高零售价再次上调,汽柴油每吨上涨了600元,这次调价之后,%%,那么成品油为何一个月以内就两次上调,国内的成品油究竟是怎样进行定价的?高油价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陈伟鸿与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沈竹共同评论。汽油、柴油每吨上调600元,国内油价回到历史高点,月内两次上调油价,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为何引发民众关注?向松祚:公众质疑三个方面。(《今日观察》评论员)这一次油价大幅度的上调,实际上是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而且社会公众有很多的质疑,一个是全国来看,一二季度成品油的库存是上升的,所以实际上供给量相对是高于需求量,而且是比较大幅度的高于需求量,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还上调价格,这是第一个大家不太理解的。第二个就是很多大的城市里,很多加油站,还在大幅度的进行降价促销,反而现在国家要上调这个价格。第三,实际上油价上调,并不是像有的经济学家讲的,说油价上调一个点,,油价实际上影响到很多的行业,比如说物流行业,物流行业成本的上升,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所以这次油价大幅度的上调,对经济复苏的负面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对于现在已经非常强烈的通胀的预期和压力,也是不容低估的。这一次公布油价上调之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这一次油价的上调是和国际原油的价格接轨,也符合5月8号通过的石油价格管理的办法,但是有几个事实需要非常明确地指出来。首先中国的成品油的价格在全世界是属于最高的这一个层面的,比如说纽约超标最高的油,,我们这次上调以后,。如果我们考虑到收入水平,那中国的油价高的非常厉害。第二,定价机制和决策里最核心的事情是成本的构成,原油的成本,加上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再加上运输的成本,再加上国家征收的各种税费,究竟在这个价格结构里边,各占多少的比例,每一次调节到底是调节哪一个环节。第三,国际上主要国家成品油价格的制定,核心是一个间接调控的价格。这个价格的制定主体,是相互竞争的企业。而中国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是一个政府定价,或者一个政府指导价,跟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定价是完全不一样的。涨多跌少,业界众说纷纭,油价何时能涨个明白?向松祚:国内油价发展的三大趋势。(《今日观察》评论员)国内油价发展的第一个趋势是,价格一定会非常频繁的波动,政府怎么来调节,使价格相对温和的波动,我觉得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第二个趋势,就是中国的油价现在跟国际社会相比,是比较偏高的。但是高油价的趋势,可能难以改变,从中长期来讲,甚至油价会越来越高。第三个趋势,从我们节能,从有效的利用稀缺能源来看,我们确实要把节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战略来考虑,但是通过垄断定价,很难做到这一点,真正要做到节能,就要引入价格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沈竹: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今日观察》评论员)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油价提税上面,现在达到120%,他们对企业有一个要求,就是如果你们的能耗比,每一年不能够降低1%,你们就要退出市场,用这样一个硬性的规定,去制约能源的浪费,产生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老百姓愿意为保护环境付出我们的一份贡献,但是我们变了,
油价涨跌要有明白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