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思考.doc对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思考钱家燕初一到初三六个学期中,教本规定的必读名著大约有12本。在初三复习中,有必要拿出其中的重点情节与学生复习。在复习中我便有了一点自我的思考。首先:以我个人的见解,我们所选的名著欠缺理性。似乎是随性安排的,不见章法。比如初一选了《伊索寓言》,我个人以为这并不是童话寓言中的精品,而且很多故事孩子都知道,一些浅显的小故事恐怕更适合一、二年级小朋友阅读。相比而言《安徒生童话》所蕴藏的深刻性更适合中学生思考。初三上安排了《培根随笔》,说实话,连高中生都不见得读懂培根作品。虽然他的语言极富哲理,但他的随笔议论性太强,背景性太强,个人意识太强。真的不适合初中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虽选自他少年和青年成长的经历,安排在初一好似太不能接受。恐怕在初三更合适一些。所以每每我在给初三学生讲解名著时,非要把《朝花夕拾》拿出来重说一遍方罢休。其次:名著阅读篇目安排无章可循,太过于凌乱。不妨以文体分。比如诗歌、小说、散文也可以根据学生易接受的程度来区分。我个人觉得初一上可安排诗歌阅读。比如现今节选的《繁星春水》,纪伯伦散文诗,台湾乡情诗或当代诗歌选等。让学生了解诗的语言,感受内在的语言之美。初一下可安排传记。了解一些名人的生平,茨威格的传记作品《名人传》,肖红的《呼兰河传》等。巴金后期传记都可以,至少让学生对一些名人有大致了解。我个人推荐茨威格的传记作品,短小易读,思想性也强。初二年级可安排学生读小说,四大名著中我首推《三国演义》。相比而言无论从语言内容了解,人物把握,情节安排等都适合初中学生。外国文学也有很多经典。《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都是精品。好的文学作品实在太多,选小说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趣味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初三可以读散文了。《朝花夕拾》是必读的,朱自清、丰子恺、徐志摩,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大家太多了,读点散文精品,可陶冶学生情操,也可以推荐莎士
对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