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的实验教学方式探讨.doc西方经济学中的实验教学方式探讨一计量经济学论文1实验教学方式的内涵实验教学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使用有关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课程的教学中。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2西方经济学采用实验教学方式的必要性西方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在理性人假设和资源的稀缺性两大基本假设条件下,以供求为基本的分析框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古典经济学时代,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观察_归纳推理一比较检验〃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问题之一是从一定的经济现象归纳到普遍的经济规律在思想上需要一种逻辑上的跳跃,这极有可能从真的前提推导出假的结论。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代,经济学的硏究方法逐渐由〃观察_归纳推理一比较检验〃过渡到〃科学解释的假定一推理〃,数理方法也应用到经济学中来以强化经济学理论推理的严谨性。经济学开始建立—种统—的分析范式。随着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的岀现,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用实验方法来认识多重选择的不同均衡结果,有用的实验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经济学开始进人实验时代。在西方经济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认知规律的要求。从认知的角度看,记忆是学忆的东西,学忆编码理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记忆加工阶段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视觉识记成效为70%,听觉识记成效为60%,%。西方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既有听觉刺激,又有视觉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识记成效。经济学实验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发展的,学习者是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知识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的良好、反复的刺激是促使认知结构完善和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法,使得学生必须认真快速主动思考并验证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方法有其必要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也能够亲自证伪或证实理论,甚至还可以从实验中发现新的理论。因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实验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条件。3经济学实验的目的(1)检验理论的有效性。无论是采用证实还是证伪的方法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性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检验环境和条件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重复性,因而对同一理论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检验结果。而实验数据是在人为的控制环境下产生的,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2)修正理论参数。理论是对现实的抽象,理论付诸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所不能发现的,这就需要借助实验来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_个理论在最初进行实验时可能不成功,但不能完全否定该理论,通过实验修正理论参数可以使理论变得更加完善。G)理论的对比和区分。通过设置相同的环境,将多个理论逐一进行实验就能够实现理论对比的目的,同时在实验中也能够区分出理论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⑷发展新理论。重复性的实验能够发现新
西方经济学中的实验教学方式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