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浅谈随笔的欣赏和榜样效应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郭凤背景缘由:班级学生有几个特别爱好文学,他们每天都嘻哈快乐在儿童文学殿堂里,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新鲜事,天真烂漫的想象和构思,那优美的文笔和毫无累赘的裁剪真让人惊叹不已。为了能使局部整体化,为了学生更加喜欢文学,喜爱写作,让随笔成为每个孩子思路的海阔天空,让随笔使每个孩子的写作游刃有余,让随笔成为每个孩子文学的花园宝殿,我们决定利用榜样和欣赏效应,在榜样中感受随笔的魅力,在欣赏中增强写随笔的兴趣。情景叙述:那一次,教学处宣老师郑重地向我借了几本优秀随笔,还我随笔之时滔滔不绝地讲起其班级学生的反映,一再打听这几个学生的名字。后来,快放学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们,所有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在张丽铃等三个受表扬同学的身上,目光中流露的就是羡慕。我顿了顿,提起嗓子说:“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名人的随笔吧。”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似乎在想: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作文那该多好啊,如果别的班级也四处打听我的名字该多好啊!第二天的随笔批改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随笔比以前认真多了,至少字变得更清楚了,篇幅变得更长了,态度变得更端正了。啊,榜样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一天天,我开始不断反思、计划、实施,我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深深地喜欢上随笔,一定让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随笔的快乐中,一定让每一个孩子的随笔都带着文学的气息,一定让随笔之花开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一天天,我开始不断反思、计划、实施,于是,在我的随笔教学中,在孩子们的随笔记录中,题材五花八门,思绪五彩缤纷,文笔炉火纯青,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或大刀阔斧,或精雕细琢;或奇思妙想,或情景再现;或叙事,或感慨。他们不是几个,而是全部。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和效应?这就完全归功于“欣赏”和“榜样”。于是,在之后,我有意这样做着:1、全方位欣赏第一阶段:自从那一天意外的收获后,我表扬了全班所有的人:好随笔不是属于个别孩子的专用品,它属于我们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好好写,一旦打印成文,就成了很好的一本书,你也就是郭老师心目中最崇拜的作家。每一个孩子的随笔都拿来欣赏,而且在全班孩子面前阅读,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都以欣赏的眼光去评析。这一来又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写作欲望:原来我的随笔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原来我也能写出好的随笔。一连两周,我一直面批每一篇随笔,而且在每个孩子前阅读欣赏,效果十分明显。在孩子们流露心声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坚持写随笔,并让孩子们一起欣赏,说说自己随笔的缘由、构思和文笔。当他们惊叹于我的用词造句时,我告诉孩子们,这来自平时课外的阅读和积累,现在老师最大的学习就是看书,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于是我也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成了他们随笔的榜样力量。渐渐地,孩子们大范围地爱看书了,爱摘录了,爱写随笔了。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大胆写。记得一次,有个算是后进生的孩子吧,他写了我的优缺点。优点:火眼金睛,幽默风趣,声情并茂;缺点:脾气火暴,大吼一声如晴天霹雳。最后说,希望我能改正。我看了真是觉得一针见血。回到教室,我告诉孩子们:知我者,莫属方男杰也。我还告诉孩子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看到这样一个诚恳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敢放手去写了。个别欣赏自从孩子们渐渐热衷于随笔后,我着重采取第二个战略步骤,注重个别欣赏,特别注重思想情感、内容构思、文采力度等几个方面。。对于班级里出现的不守行规的人、事,他们能记叙,能议论,但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对同学的祝福和期望,在欣赏中,不仅让孩子们改掉了坏习惯,而且增进了友谊。随笔中能侧面反映班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但又都能从正面加以鼓励。如“加油吧!”“我相信你!”“我们期待着你的成功!”在同学们的鼓励声中,很多缺点都随随笔而去。同时又产生了如赵佳宝《一则随笔,一声加油》等经典随笔。。记得曾经欣赏过一个孩子的《隐形监考老师》。某学生作弊了,他自觉地拎起两只水桶悔改去了。后来又有一学生作弊,惊动了校长的鹦鹉,后来他找不到水桶,只能拿着两个铁饼罚站去了。他独到的构思真让每一个孩子惊叹不已。“水桶”和“铁饼”对于学生来说极其常见,但用在惩罚上却又不落俗套,特别是前后两次的不重复,更增强了文学效果。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笔下惊动的不是校长,而是校长的鹦鹉,这不能不让人折服。也真因为在折服声中所有的孩子都明确自己该如何去构思了。第二天又出现了汤佳晶同学《这样的“赌”》。附学生习作1:这样的“赌”“十字绣”台风刚刚刮过,“假钞”台风又紧追后腿,来到了六(1)班。这不,才刚下课,调皮的金剑又凭着他“白手起家”的本领和我们赌了起来,我和丁毛晶哪能退缩,大家一起玩起了“石头剪刀布”。我们大喊:“玛利玛利哄!”哈哈,果真赢了,我们见好就收,拿着钱在座位上数钞票呢!金剑也不罢休,一路穷追不舍。只见他撞了上来
聆听花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