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组织切片制作HE染色切片一、目的要求掌握取材、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制作。(一),新鲜,防止组织腐败。,垂直地切取,严禁挤压或用钳镊钳夹,以免使组织或细胞变形造成人为的破坏。,lcm~3cm×1cm~2cm×~。材料过大在短时间内不易固定透,影响效果。(二)方法:1. 实质器官心脏:心房、瓣膜、心室。可分别取病变部位带正常组织。可单独取心室肌,乳头肌,3~5块。肺脏:左右两肺(五个肺叶);可根据病变需要决定取材块数,特殊情况下为区别在不同肺叶上取材,可用形状做标志在记录时记清楚,5~7块。肾脏:取材包括被膜、皮质、髓质和肾盂,应区别左右肾,2~4块。胰腺:取胰体部,必要时加取胰头、胰尾,2块。肝脏:取长方形或三角形,2~3块。脾脏:取材带被膜,2~3块。脑:全脑(桥脑、延脑、小脑)、脊髓颈段及脉络丛,十一块,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①额极;②前后中央回;③海马;④内囊;⑤丘脑;⑥枕叶;⑦脉络丛;⑧桥脑;⑨延髓;⑩中脑;?小脑。取材时要带上软脑膜、脑室膜或软脊膜因此刀要锋利。需要时取脊髓。垂体:前、中、后叶和垂体柄,从前向后横切。:取材时注意方向,取管腔脏器的全层构造。大肠、小肠:应考虑环行皱襞,沿肠管的长轴取(纵切)。食管、气管:横切面为宜。胃:常规取胃底。取材后应将被膜面铺在滤纸上,然后入固定液内,防止或减少组织受压变形与收缩。有病变的部位,应附带周围正常组织取材。二、固定(一)意义:是做好切片的重要步骤之一,如果首次组织固定不良,再重新固定效果不佳。检材固定的关键:取材后尽可能地及时地将所取的材料进行固定,以防止其“死后”变化的进展,尽力使组织接近于生前状态。为了防止组织结构及成份的破坏和溶解消失,需要使其转变为不溶性物质,有利于组织结构保存--固定的基本意义。固定的目的:1. 阻止死后变化,防止组织的自溶与腐败。。,使不同的组织成份对染料有不同亲和力,使细胞各部易于受色。,为制作薄切片奠定基础。注意:材料块不能过大,固定器皿不易过小,固定液量不易过少,应是固定材料体积的20一30倍。(二)固定液:根据检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固定液,如糖原检查:不含水的固定液;电镜检查:锇酸固定液等;HE染色:甲醛。固定液:用以固定组织的药剂。固定液分类:单纯固定液,由一种药剂组成;混合固定液(或复合),由二种以上的药剂组成。:①具有强的穿透力,固定均匀,能迅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细胞结构保持生活状态。②不使组织过度收缩与膨胀而变形。③能迅速使组织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物质凝固成为不溶性物质。④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便于切片制作。⑤价格便宜,易购买,配制方便。(酒精)、甲醛(福尔马林)、重铬酸钾、苦味酸、锇酸、丙酮、冰醋酸(1)乙醇(酒精)(alcohol)优点:①价格低,易购买,易溶于水,使用方便,95%浓度,无水乙醇100%;②市售有两种:100%;95%;③能硬化组织起固定作用;④也是一种最常用的脱水剂。固定用浓度在70%~80%,酒精浓度愈大组织收缩愈严重,浓度过低起不到固定作用。缺点:①穿透力小,由于被固定的组织表面硬化,固定液不容易渗透到组织中去,所以用乙醇固定的组织材料要小。②使组织严重收缩。③由于酒精能沉淀白蛋白、球蛋白和核蛋白,核蛋白的沉淀物易溶于水,使细胞核核色不佳。。④溶解脂肪、血红蛋白和多种色素,脂肪染色必须制作冰冻切片。
法医病理学-组织切片制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