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源頭山、金門片麻岩之地球化學、年代學與大地構造對比研究莊文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陳汝勤(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孫明志(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李永棠(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本研究分析了台灣中央山脈太魯閣變質帶南澳源頭山花崗岩─花崗閃長岩與片麻岩和福建金門太武山片麻岩各32個標本,針對岩象學、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與銣鍶同位素定年作一分析對比,此外對此二區域片麻岩之岩石學特徵、成因、地體構造及形成年代加以探討。兩區域片麻岩主要組成之礦物為石英及長石類礦物,含少量的黑雲母及不透明礦物。金門片麻岩之長石類礦物以鉀長石及斜長石為主而源頭山長石類則以斜長石為主,有時亦有白雲母出現。二區域片麻岩中均有石榴子石出現。金門地區,偶有輝石—石榴子石之矽卡岩伴生。金門地區片麻岩較源頭山地區片麻岩與花崗岩有著較高的SiO2、K2O及Na2O屬高鉀鈣鹼岩系花崗岩質片麻岩,而源頭山則為中鉀鈣鹼岩系花崗岩-花崗閃長岩質片麻岩。雖然源頭山與金門片麻大多為過鋁質,,含應存礦物剛玉,且大多片麻岩DF為負值且與Al2O3/Na2O值成負變關係,,推測源頭山片麻岩可能與S型花崗岩有關,而金門片麻岩則與I型花崗岩有關。由蛛網圖Eu、Nb、Ta、Ti之貧乏現象,顯示金門與源頭山片麻岩可能與島弧環境中形成的鈣鹼岩系列有關。根據Nb-Y,Ta-Yb,Rb-Yb+Ta及Rb-Y+Nb微量元素地體構造區分圖顯示,二區域片麻岩均落於島弧型花崗岩領域。銣-±,;±,(Sr)0=,±,(Sr)0=。綜觀金門與中央山脈片麻岩的定年資料與前人研究顯示白堊紀(144—)晚燕山期於華南與台灣等環太平洋地區發生了重大地體構造事件,而台灣與福建沿海的片麻岩與花崗岩之岩漿活動皆與此熱事件悠關。關鍵詞:金門、源頭山、花崗岩、片麻岩、地球化學、同位素定年、大地構造
南澳源头山、金门片麻岩之地球化学、年代学与大地构造对比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