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区别.pdf.pdf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堡鳖年第6卷第11期(总第65期)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区别刘松义(商丘技师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其与以前使用的利润表债务法有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而利润表债务法侧重于“时间性差异”;在核算对象、对收益的理解、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对递延税款的理解和披露等方面他们均存在重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利润表债务法后更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使用者的理解和决策。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债务法:区别《企业会计准则第l8号一所得税》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原所得税核算方法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这里的债务法为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核算的依据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一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大多数的资产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在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其价值也逐步费用化。在此过程中,会计核算上的账面价值与所得税法规定的计价金额之间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步减少,从资产的整个使用期间来看,二者的差异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逐步消失,所以该差异都是暂时性的。资产负债表法下,不存在永久性差异的概念。利润表债务法是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等金额为基础,确定会计核算规定与税法规定两者之间的差异,根据其性质区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将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计入递延税款核算。时间性差异以利润表为着眼点,从利润表项目收入或费用的确认标准在会计与税法确认时间上的差异出发予以考虑,反映的是当期差异。该差异发生于某一时间,但在以后的一个或若干期间可以转回。二、对收益的理解不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财务报表,是最可能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报表,因此用资产,负债观(经济利润观)定义收益,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该收益观下,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乘以适用的税率,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而所得税费用依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期初相比加以确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提高企业在报告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并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表债务法用收入,费用观(会计利润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该观点关注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确认的差异,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三、核算对象不同首先,从内涵方面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的概念依据是暂时性差异,而利润表法则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和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期间内的差异。因此利润表债务法以利润为基础,强调时间性差异形成与转回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发生的差异,所以此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应是本期的影响额。而暂时性差异侧重于从资产和负

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区别.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