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学?什么是美学?当年朱光潜先生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学”词条中说:“什么是美学?从字面说即是研究美的学问。”这种解释显然是描述性的,并不能作为美学的定义。因为美学不仅研究美,而且研究与它有联系的各方面,如:审美、美的创造等。究竟什么是美学呢?学界常说美学是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的美学思想发展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外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就已经在探讨美、美感和艺术现象,试图揭示人类的审美活动及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美在和谐与比例,中国的孔孟老庄也都论述过美的问题。此外,作为“美学”这个词的起源,也是很古老的。它来源于希腊文aisthetikos,同“感性”、“感知”的意思有关。说美学“年轻”,是因为美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还不是成熟的学科,有许多根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等等,还未得到完满的解决。真正把美学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并给以“美学”名称的,则始于德国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的美学专著Asthetik①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门类的美学的诞生。鲍姆嘉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研究“情”(情感)的却一直没有一门相应的科学。他建议设立一门这样的新学科,叫做"Astherik”(朱光潜译成“埃斯特惕克”),这个字照希腊字根的原意看,是“感觉学”。为什么说研究情感的科学就是“感觉学”?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把“情”也看成一种感性认识。自鲍姆嘉通之后,“美学”这一名称才逐渐获得学术界的公认,美学也就成了一门有别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的独立学科(此后还经过德国古典美学的深入、发展)。然而,时至今日,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依然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美学应该研究感性认识,这显然是以鲍姆嘉通为代表。在他那里,美学实际上就是感觉学、情感学,属于认识论。也有人说,美学应以艺术研究为主要任务,这在西方是一种很传统的看法。黑格尔在他的三卷本《美学》中开篇就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由此出发,黑格尔主张为“美学”正名,认为用“Asthetik”一词实在不恰当,因为该词的精确含义是感觉或感性学。他说“美学”应该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是“美的艺术哲学”。黑格尔之所以将美等同于艺术、将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是因为他认为自然界无所谓美,真正的美在艺术中。这一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现代西方美学虽然有保留地承认自然美,但仍以艺术美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还有人说,美学要重点关注自然与社会生活。事实上,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美,《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游赏山水所得来的美感转化为艺术,形成了山水诗画。山水画的祖师宗炳与山水诗的祖师谢灵运,都是南朝刘宋时期的人。中国人注重自然美的这一历史与西方不同。西方在18世纪之前否认自然美,到18世纪末,以德勒等人为首的“狂飙突进”运动,才开始歌颂大自然,写了一些风景小诗,特别是歌德的风景诗(也有人称之为自然诗)表现了自然美,如《萨森海姆之歌》、《五月节》②等。此后也出现
何为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