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间198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阎妮的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诗集《红蜻蜓》(新蕾出版社)。1989年,出版诗集《雪花下》(上海少儿出版社)。1990年,出版诗集《再来一次春天》(四川少儿出版社)。法国期间1997年,出版第一本法语小说《天安门》(LeRocher出版社)。1999年,出版小说《柳的四生》(Grasset出版社)。2000年,出版法语诗集《凛风快剑》(WilliamBlake&Co出版社)。2001年,出版小说《围棋少女》(Grasset出版社),小说被译成三十二种文字。2002年,出版画册《镜中丹青》(AlbinMichel出版社)。2002年,《围棋少女》中译本分别由大陆春哥风出版社、香港明报出版社和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2003年,出版小说《女皇》(AlbinMichel出版社),小说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2005年,出版小说《尔虞我诈》(AlbinMichel出版社)。2006年,出版小说《亚洲王》(AlbinMichel出版社)。2009年,出版画册《霭霭停云》(L’Archipel出版社)。2010年,出版小说《裸琴》(AlbinMichel出版社)。2011年,《柳的四生》中译本有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下的东北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内容描述了一位痴迷于围棋的十六岁高中少女与日本军官的恋情,因为这场恋情,日本军官反省自己从小被教育的军国主义的价值,而女围棋手则更认识了自己母文化下妇女的处境。男女主角的思想随着爱情的发展而成熟,然而征服野心、侵略压迫、民族仇恨却展布成一场生死棋局,从四方包围着这场恋情。围棋既是书中重要的线索,也是写作的风格,评判们指出这本书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书写亦如围棋戏剧一般引人入胜。山飒,女,本名阎妮,1972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大学教师之家。童年时期曾学习琵琶和古琴。1979年入北京市海淀区东升小学读书,开始写日记、写诗。1982年后连续在《儿童时代》、《儿童文学》、《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1984年因父母出国工作入长春东北师大附中学。1986年回到北京,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87年15岁加入北京作家协会,曾获北京市银帆奖。1990年9月由诗人艾青等与北京作家协会推荐赴法国巴黎留学。1995年秋后,作为法国著名具象派画家巴尔蒂斯的秘书在瑞士生活两年,并开始法文小说创作。再后在巴黎从事专业写作,2001年9月在巴黎举行个人书画展。先后在欧洲许多国家和非洲、北美洲参加关于她作品的研讨会、座谈会,并作演讲。山飒从9岁到17岁以本名阎妮在国内出版了诗集《阎妮的诗》、《红蜻蜓》和小说散文集《再来一次春天》;出国后以笔名山飒(SHANSA)创作了法文长篇小说《柳的四生》、《围棋少女》及诗集《凛风快剑》和诗书画集《书法家的明镜》等。阎妮的中文创作获奖情况:1984年,她的诗歌《鼠年,致老鼠》获全国少年诗歌竞赛奖,诗集《阎妮的诗》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法文小说《围棋少女》为法国四项文学大奖提名,并摘取中学生龚古尔奖桂冠。成为2001~2002年法国最畅销小说之一,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德国、希腊、荷兰、波兰、韩国、中国、日本等17国翻译出版。阎妮她的作品不仅跻身欧洲畅销书榜,还有向日韩等国扩展的趋势。不久前,根据华裔法国作家山飒小说《围棋少女》改编的话剧在德国成功上演;随着其长篇小说《女皇》在日本走红,日本某杂志也专程赴巴黎采访山飒,以一组图文并茂的报道,隆重介绍这位集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兰西浪漫气息于一身的年轻女作家。2001年岁末,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一位名叫山飒的中国女孩,她用法语写的小说《围棋少女》获得当年龚古尔“中学生奖”。翌年夏天,在《围棋少女》中文版新书发布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山飒。她很年轻,也很成熟,秀美中透出一种刚强。不过当时大家几乎都叫她的本名“阎妮”。阎妮7岁时开始写诗;8岁时诗歌在报上发表;11岁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阎妮的诗》;12岁,在全国少儿诗歌比赛中获一等奖;15岁前出版了《红蜻蜓》和《再来一次春天》等,成为北京作协最年轻的会员。山飒选择去法国,还是为了文学。山飒想学习西方的文化,而法国就像是西方文化的十字路口。去法国那年她17岁,法文从零起步。她起初在巴黎阿尔萨斯学校上高中,两年后进入法兰西神学院攻读哲学。在神学院读书期间,山飒认识了大画家巴尔蒂斯的女儿春美,她们年龄相仿,兴趣相投,遂成为好友。巴尔蒂斯在法国绘画界享有与毕加索同等的地位。1994年,在春美的建议下,山飒来到瑞士,给86岁的巴尔蒂斯当秘书。在画家身边的那段经历,对山飒产生了很大影响。从那时起,山飒开始用法文写作。每写完一段,就念给画家
山飒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