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课堂精彩大舞台——从音乐教学《赶圩归来阿哩哩》浅谈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引导就小学生而言,音乐艺术还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身心体验,一种从音乐中获得的快乐,因此,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引领下的体验感受音乐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学生的成功感在音乐课上就变得特别重要了,而这种成功感必须通过体验和参与,通过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支持才能获得,当学生真正体验了音乐,真正走进了音乐,音乐课堂才变成一个神奇的舞台,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快乐的演员,老师当然就是节目的导演,用语言调动气氛,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演出中去。一、做朋友搭建课堂舞台,激励热情。师生成为朋友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尽情释放机器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和谐。学生的自信和热情正是对音乐表现力所需要基本的东西,因此课堂内外我与学生努力地成为好朋友,比如上课前我早一点到教室,利用短暂的一两分钟跟他们近距离的接触,跟他们玩玩,成为他们的忘年交朋友,我所教学的五个班级的学生基本都与我比较亲近,我观察学生也会因为对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上课的情绪,音乐艺术是需要良好的情绪做铺垫的。课堂上老师和幽默话语、师生间的开心交谈,真诚的赞扬和鼓励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中,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时间长了,师生间的关系变得亲密,这些都能激励热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旺盛的欲望当然有助于艺术课的学习。诱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就是其中的有效方法。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彝族民歌,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学生对于节奏欢快的歌曲学唱起来都是较快,研读教材时,我抓住了歌曲自身的难度,前面的内容讲解分配的时间少一些,而歌曲的模唱时间就充分一些。我还借助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从彝族服装服饰的特点了解这个民族,再提问“赶圩”是什么意思?“啊哩哩”又是表现什么情绪的?学生可以想想一些歌曲跟我们带来的情绪,最后复习四分音符节奏、二分音符节奏、八分音符节奏,再学习十六分音符节奏、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原本单调的节奏,配合歌词念读就有意识了。音乐声起,老师指导学生,明了根据歌曲的情绪把歌曲分为两部分演唱,学生随着歌曲流畅的旋律,明快而活泼的节奏自由摆动,在熟悉了旋律后,进一步通过歌词的意思用歌声表现彝族的风土人情,展现彝族歌曲的独有魅力。通过学生用美妙的歌声的演唱讲述彝族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故事,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采用对唱,增加学习热情。将少数民族“对歌”的形式运用到熟悉歌曲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对歌”活动中唱美歌曲,从而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景,感受其民歌的风格特点。比如:甲组: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啰)啊哩哩,乙组:欢欢喜喜啊哩哩,回家去(啰)啊哩哩。甲乙合: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除了学生对唱,还有师生对唱,我来唱前面,学生专门唱衬词“啊哩哩”。以上两种的演唱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在演唱的同时边唱边表演,带着学生用身势动作参与演唱,感受歌曲的内涵,用愉快的情绪演出,启发学生感受身势动作如何与歌曲力度相吻合,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心情。二、做歌星共建表演舞台,展示风采。高
音乐小课堂精彩大舞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