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兴通讯的由来一﹑荒草滩上厂房里的梦想1984年8月,内地国有企业——航天系统的691厂决定到深圳寻找合作伙伴,并派出当时的技术科长侯为贵(中兴通讯创业者,现任中兴通讯董事长)等人到深圳进行联络筹备。他们分头赶到深圳,一边落实开办公司的资金,一边寻找合作伙伴,同时兼做一些贸易,以试探市场和扩大资本积累。经多方奔走、洽谈,691厂终于与香港运兴电子贸易公司和航天系统的长城工业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宇集团工业公司的前身),达成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意向。1985年2月,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80万元,691厂占总股本的66%,这是中兴通讯的前身。中兴成立时原想从事微电子产业生产,但合资各方没有现成的产品和市场网络,又引进不了技术,只好开展来料加工业务。为了培训队伍,时任总经理的侯为贵在沙河(现在的华侨城地段)租了一层约800平方米的厂房和五六间宿舍,招收了中兴公司第一批工人,进口了一条自动流水生产线。为了练兵,先组装生产了一批电话机,后来还生产过电子琴及回音器等小产品。2沙河的条件很艰苦,公司厂房和宿舍周围布满烂泥滩,周围的土路一遇大雨,混浊的泥流就顺小路涌下。小路两边长满一人多深的苇子,晚上回宿舍途中遇到蛇是常有的事。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以侯为贵为代表的创业者依然将振兴民族产业作为自己的梦想。据称,“中兴”名字由来有二:一是因为691厂是中方企业,港资企业为运兴,各取一字,成为“中兴”;第二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中兴”暗含中国兴旺的意思。这也正表达了当时创业者寄望中兴通讯振兴民族通信产业的理想。后来,中兴通讯称谓先后经历了中兴维先通、中兴新的变化,但始终坚持“中兴”二字。如今,“中兴通讯,中国兴旺”已写入中兴通讯企业文化的第一条。二﹑通信大发展前夜的抉择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类似的企业比比皆是,如果中兴通讯一直以加工为主或者生产类似的电子产品,那么到了今天,中兴通讯可能早已不存在,或者还在生产低端的电子产品。当时,中国电信业波澜壮阔的大发展还没有拉开帷幕,即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也难以预见今天的市场规模;另外,通信网核心的设备和技术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中国3人自主开发局用大型设备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中兴通讯毅然选择了通信行业,选择了自主研发之路。1986年,中兴成立第一个研发小组,研制中兴的第一个技术产品ZX-60模拟空分用户小交换机,1987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当时邮电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这是中兴拥有的第一个自己开发的产品。尽管通信行业大发展此时已经初见端倪,但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市场大都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只有农话端局的市场还是空白。中兴通讯依靠农话市场迅猛发展,到1993年12月,ZXJ2000交换机的全年装机量占全国农话年新增容量(包括进口机型)的18%,居国产同类产品首位。而随着竞争激烈,到1992年,代理交换机行业竞争加剧,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积累的200多家小型交换机企业由于没有自主技术纷纷倒闭。在中兴通讯的技术创新之路上,具有绝对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出现在1995年3月:中兴南京研究所开发的大容量数字局用交换机开通实验局,产品定名为ZXJ10,在当时邮电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中被认定为“是目前能与国际一流机型相媲美的最好机型”。凭借这一优良的产品,中兴通讯很快冲出了低端通信市场,向电信网的核心领域挺进,并不4
中兴通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