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中学校本教研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宣汉县教育局关于《宣汉县教育局关于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我校教学改革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校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突出主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着眼应用,直接面对教师在教学工作的问题和困惑;聚焦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是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二、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主体。教师的全面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反思和总结是校本教研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课改中的疑难、困惑和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切入点;教育教学的行为反思、案例剖析、叙事感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坚持“教学过程就是教研过程”的教研理念,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单位,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三、: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途径,努力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帮助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和研究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发展学生的素质。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教研优势,构建完善的校本教研机制,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天生中学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创特色名校、教研名校。四、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1、教务处: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负责搞好师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修养,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2、教研组:教研组长通过熟悉本组各年级教材知识、教法和多角度、多范围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教材、教研的能力。五、主要内容(一)立足本校,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教研组长必须每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为:1、备课及听评课(1)个人备课a、总方针----落实新理念,开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b、“六项”要求----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取长补短、彰显个性、反思总结、不断创新c、评价体系-----一听、二看、三考察听:做到公开课和随堂课相结合,教务主任、副校长3节/周,工会主席4节/周,其余行政领导2节/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要求听遍组内所有教师的课,做到2节/周,教师1节/周,通过听课评课,互相学。听课超过1节的规定人员,所听课时数计入周工作量,教务处每周一统计。看:教务处和教研组、年级组采取定时和不定时随时抽查教师的显性备课(备课本和书本),每次都要对教师做结论性总结。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和积累。考察:多角度考察,了解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2)集体备课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每单元或章节前,必须坚持先形成共案,再下发到每位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思路制定个案,达成共案和个案的统一。2、公开课(1)示范课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每年1堂示范课。课前设计教案要求质量高、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多样。上课时下发给组内教师教案,做到人手1份。课后及时形成500字左右的反思。(2)汇报课青年培养教师每期1堂汇报课和1堂研究课。课前教案设计交由对应骨干教师请教、修改、定稿。上课尽量使用普通话、多媒体教学手段,评课时在教研组内必须进行不少于5分钟的说课。3、业务学习每周,教研组必须组织人员采取或集中或自学,对本学科的理论进行学。同时,教务处每月必须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4、小课题研究各教研组根据各自出现的问题定出教研活动计划并制定小课题行动研究方案。期初见方案,期中人人参与,有过程、有材料、有小结,同时,向教研室积极申报立项、结题。(二)互助学习,形成优势教育群体1、用好骨干教师教务处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领导,使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期初有计划,每期指导被培养教师至少5篇教案,听评5堂课。期末对培养工作写好总结材料。2、培养青年教师对象:年龄在30岁以下、思想素质好、学科知识根基扎实的年青教师。时间:2-3年评价:根据学生反馈、上课效果及帮扶教师的推荐等表格形式进行筛选,每轮时间培训结束选拔“教坛新秀”。优秀拔尖者可在3-5年内提高培养成骨干教师。(三
天生中学校本教研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