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报告——2007年3月-2007年5月最近阅读的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书籍按阅读的时间顺序有:《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BetweenCultures),,,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0年;《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9年;ACulturalGuidetotheGlobalVillage,ThomasNell著,PearsonCustomPublishing出版,2002年;《跨文化交际动力》(munica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关世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GuidetoCross-munication,SanaReynolds和DeborahValentine合著,PearsonPrenticeHall出版,2004年。其中ACulturalGuidetotheGlobalVillage一书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最少。该书对文化的定义十分简单,书中将文化看作为是“共享的价值或价值体系”。该书主要从历史、语言、宗教和时间观念的角度对世界四大文化即西方(包括LatinEurope,NorthernEurope,LatinAmerica和NorthernAmerica)文化,印度文化,东方文化(主要指中国,还包括韩国和日本)以及伊斯兰文化进行了阐述和对比。ThomasNell认为明日的世界将是一个“西化的”(westernized)世界,人将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但他们仍将从当地文化的根基中汲取营养,并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所属地的文化。作者强调人们在保持自己文化信仰的同时,应该培养一种开放对待和容忍其它价值观、商业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态度,但作者没有给出在各种不同文化间进行交际的策略。关世杰教授的《跨文化交流学》吸取和借鉴了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中引用了许多国外学者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书中的数据和图表与Dodd的《跨文化交际动力》中所引用的数据及模型有很多是重合的),综合当时我国当时与该学科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当时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跨文化交流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叙述跨文化交流学产生的历史,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等基本概念,研究跨文化交流的各种理论。第二部分从文化的要素来分析跨文化交流,从人的感知、思维方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观念(即刻板印象)等认知文化,以及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从交流的过程分析跨文化交流,探讨了交流因素中的信息、渠道、反馈、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者之间的关系等因素与文化的关系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第四部分为跨文化交流的层次,从人际交流、组织交流、国际传播等三个层次进一步探讨了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胡文仲教授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二部分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交际的概念做出了定义。第三部分为该书的主体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该部分总共有五个章节,分别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五个方面对跨文化
文献阅读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