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古诗文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观沧海》是一首(体裁)诗,作者,字孟德,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乐府”是代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或简称“”。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说明:本册书中的诗歌部分,加曲线的句子为中考易考名句。后面诗歌相同,不再重复说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首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为下文所见所闻做铺垫。“观”字统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观海时俯瞰沧海的全景。“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描写眼前的实景。前两句写山岛的草木之盛,是近看所见,静态描写;“洪波涌起”是远观的动态描写。这四句话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想象的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概,这里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要统一全国的远大志向和开阔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主旨大意】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时间:5分钟满分:13分)一、诗歌鉴赏。(6分)(3分)(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二、名句默写。(7分)3.(2019遵义)水何澹澹, 。 , ;星汉灿烂, 。 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号, 代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合称为“”。 “王昌龄”是代边塞诗人,“左迁”的意思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开头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面两句抒情做铺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运用拟人手法,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主旨大意】本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后托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遭贬谪的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之情。(时间:8分钟满分:11分)一、诗歌鉴赏。(8分)?(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3分)二、名句默写。(3分)4. ,闻道龙标过五溪。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借月抒怀的名句是: , 。 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作者, 代诗人。《次北固山下》是其名篇,“次”在这里是的意思。 ,近体诗包括和绝句。律诗有句,分为和两种。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一句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家信,运用设问的手法,抒发了淡淡的乡思愁绪。遥应首联,首尾呼应。【主旨大意】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时间:5分钟满分:8分)一、诗歌鉴赏。(5分)《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风正一帆悬”。(3分)二、名句默写。
2020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测试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