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说实话李镇西这个名字对我来并不陌生,他的朴素,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自己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平时自己口口声声的说爱学生,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才明白那只不过是自己在一厢情愿的滥用权威,跟李镇西老师的爱学生比起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李镇西老师的这个班主任之所以做的非常成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爱心。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在他的爱心教育里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智慧。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学得认真,想把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教育思想与方法融进自己的头脑里,指导自己的今后的教育工作。报告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李老师的教育之爱,用他的爱心谱写着教育的诗篇。他不仅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育女儿,也用这样的信念教育学生和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深深的感染别人,作为做人的信念。在这样的理念熏染下,让学生的一举一动处处体现出替别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拥有一生的幸福。李老师把他的教育理念传递着。同时李老师也是用这句话诠释着自己,让孩子们因他的爱心而感到快乐;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冷暖,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经常地窝在教室里给学困生补习知识,这样做就是爱学生吗?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体会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学生。1、爱,是一种依恋,师生之间的依恋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就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有了感情做基础,教育才能有效的进行。2、爱,是一种理解。用儿童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世界。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每次看到不写作业的孩子,我就会很生气,一顿批评。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不写作业,不知道孩子们心里的真实想法,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还何谈理解?李老师在报告中指导我们要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3、爱,是一种尊重。教育之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核心是尊重与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人权、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尊重是底线,你可以不爱你的学生,但必须尊重。4、爱,是一种责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生活中感受爱。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
李镇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