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解读一、政策、法律与法规?政策一般是指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核准或者指定的,用于指导、发动或制止某一行为的规则。教育政策就是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学前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行动准则。?法律既有广义的法律,但同时又有狭义的法律。广义的法律是等同于法规,是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教育法律等同于教育法规,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关系的规范体系,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律则是指由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指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法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是国家政党、各级政治权利机关和社会政治团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民族自治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教育法规,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学前教育法规是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对人们的学前教育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二、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中的法律关系?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需要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节,从法学的角度来讲,学前教育机构的内外关系包括两种。?教育行政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教育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教育行政关系与一般的行政关系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具体来说,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行政关系体现在如下方面: (1)行政机关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关系; (2)行政机关与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关系; (3)学前教育机构与教职工的关系。?教育民事关系:在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之间,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这类关系涉及面很广。学前教育调整的民事关系主要包括: (1)行政机关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关系; (2)学前教育机构与幼儿及家长之间的关系; (3)学前教育机构与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关系; (4)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案例:没收的游戏机,丢了也得赔?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设置与执行的基本原则(1)教育公益性原则:学前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坚持价平质优;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和管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2)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3)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原则(4)教育权利与福利一体化原则?中国学前教育法规的形式和纵向层级关系(1)宪法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条款(2)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条款(3)学前教育行政法规和其他教育行政法规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条款(4)教育部及其他国家部委制定的学前教育法规(5)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和其他地方教育法规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条款三、幼儿权利保护?相关依据: 《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幼儿的人身权和生存权:固有的生命权;最高标准的健康权;充分的生活水准权?幼儿的存活与发展权?幼儿的受保护权?幼儿的参与权?幼儿的受教育权?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以及隐私权?不受歧视和虐待权?依法享有法律保护和申诉权?幼儿权利保护的一般原则(1)儿童优先原则:资源分配中,利益冲突中,危险情况下,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2)平等无歧视原则(3)尊重儿童原则(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原则(5)多方共担责任原则?幼儿权利保护的主体:家庭、托幼机构、社会、司法
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