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与理论透析.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与理论透析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与理论透析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1〕(p7-8)也就是说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转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沿着这种思路,钱纳里和赛尔昆通过对101个国家统计资料的分析构建了多国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仅支持了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以及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及就业比重则相对上升,而且揭示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资本和劳动自农业向其他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约占平均增长的20%”〔2〕(p347-348),因此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实质上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反过来说经济发展要求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之间形成此消彼长的良性转换机制。我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出现了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是整体的农村落后经济与城市现代经济的强烈反差;另一方面是农村内部以乡镇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同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之间的二元结构〔3〕(p25)。由此可见通过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基于西部开发的背景,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陕西省,试图从实证和理论两个角度剖析转型时期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问题。一、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实证分析:整体及农村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为产值和劳动力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因此测度指标首先就是两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和产值比重,二元经济结构的消减意味着农业部门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逐渐降低,而非农业部门的两个比重却相应提高。从这种理解出发,可以用三个指标更为准确地测度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情况:1、比较劳动生产率,即某个部门产值比重同劳动力比重之间的比率。一般来说,在二元结构加剧阶段,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两个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拉大;在二元结构消减阶段,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两个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2、二元对比系数,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率。二元对比系数越小,则两个部门的结构反差越大,二元经济结构就越显著。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通常为31—45,发达国家一般为52—86〔4〕(p51)。3、二元反差指数,即两部门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数的平均值。如果反差指数越小,则反差程度越小,二元经济结构就越不明显,从理论上说反差指数的最小值是0,此时意味着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可以利用上述指标来测度陕西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状况。表(一)陕西整体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程度项目第二第二第二第一第一、三、三第一、三二元二元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对比反差的产的劳的产的劳比较比较系数指数值比动力值比动力劳动劳动(%)(%)年份重比重重比重生产生产(%)(%)(%)(%)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与理论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katfwsx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