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由几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重庆市丰都县双龙小学胡治菊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和谐整体。教师们常常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而对教学细节不够重视,甚至于忽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实效。一、习惯养成,追求高效【案例】在一节优质课的课堂上,一位教师要求同桌交流98-29的计算方法。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即开始讨论,说话的声音此起彼伏,看是热闹。过了一会儿,教师让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只见这个学生怯生生地站起来,用很轻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其他学生仍自顾自地说话和讨论。最后,教师让一个学生板演90-64。这个学生写的字很小,不要说坐在教室后排听课的我看不清楚他的计算过程,就连坐在中间几排的学生也大声说“看不清楚”。而教师视而不见。【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空洞抽象的说教层面,而应结合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和板演,理解、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然而实际的情形却并非教师预想的那样。纵观案例中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谨慎地推测:教师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提醒学生:“声音小一点儿,不要影响他人。”学生发言时,要提醒学生:“发言的同学,说话的声音响一点儿,让别人能够听清楚。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听清楚说了些什么。”学生板演时,要提醒学生:“把字写得大一些,让同学们都能看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板书设计,立求新异【案例】我校在举行教师人人上合格课的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在板书上都不很重视,有的板书较零乱,无头绪;有的在黑板上随心所欲,写了擦,擦了写,课堂结束后,黑板一片空白。【思考】一位大学教授曾说过:“教师的工作,一靠说,二靠写。”这里的“写”就是教师的板书。板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书面语言,是学生注意和思维的“向导”。正确、形象、具体、规范、工整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要求教师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根据学生喜欢新鲜活泼的事物,对枯燥乏味的事物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的特点,设计有新意的板书,切忌千篇一律,切忌随意增加。使板书有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三、适时点拨,言简意赅【案例】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35+26、90-63同时让一位学生板演。在学生紧张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不停地提醒:“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同学们一定要想清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认真计算。”“同学们做题目的时候,要想清楚刚才老师是怎么讲的。”同学们,做计算题要细心,不要马虎,不要把“+“看作“-”……【思考】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如此。案例中的教师之所以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就是生怕学生没有记住加减法计算法则,出现计算错误。也许这样做,教师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
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