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韩愈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二、重点、难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时数:第2课时教具准备:U盘第二课时一、导入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二、揭示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三:自主探究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自主完成一下任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的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死。(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生自学3、检测(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死。(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合作提升1、小组合作交流,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情感,完成以下任务:(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统治者。(2)结合全文,谈谈要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⑴要有千里马的才能。⑵要有展示的机会。⑶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2、小组合作交流3、检测(1)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统治者。(2)A要有千里马的才能。B要有展示的机会。C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3)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
杂说(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