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韩愈前提诊断1、简介作者:韩愈(768-824)字(),()朝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有《昌黎先生集》。2、杂说共四篇:龙说、师说、题崔山君传、马说。“说”,古代一种()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通常采用()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如()退之唐“文起八代之衰”“韩柳”议论以小见大《爱莲说》展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也、其、之、而、以”的用法,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重点)2、诵读训练,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3、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难点)“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呀。达标教学初读课文1、诵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2、疏通文意。(积累本课文言词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节:“伯乐知马”。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第三节:“太不知马”。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