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韩愈)1、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目标作者简介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第一段重点词语虽:即使。辱:屈辱,埋没。骈死:与其他普通的马一起死。骈,并列。以:用。称:著称,称呼。第二段重点词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千里:数量词活用作动词,日行千里。或:有时,今义:或者。尽:吃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食:同“饲”,供食,饲养。虽,即使。第二段重点词语才美:才能和优点。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好的品质。见:同“现”,显现。且:尚且。等:等同,一样。今义:等待,等候。安:怎么。今义:安全。第三段重点词语策:鞭子。这里作动词,驾驭,驱使。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材:材,通“才”,资质,本能。鸣之:之,补足音节,无实义。临:面对。第三段重点词语其真无马邪: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邪,通“耶”,相当于“吗”。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语气。研读课文1、文章一开头,作者态度鲜明地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那么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又会如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杂说(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