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绝不会堕入恶趣的关键选自索达吉仁波切——《〈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闻解脱”,动不动就是闻解脱的灌顶、闻解脱的修法。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是闻解脱, 《释迦牟尼佛广传》也是闻解脱,如果你们不信, 可以翻阅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看看里面的“听闻功德”到底是怎么说的。当然, 密法中确实也有专门的“闻解脱”修法, 但这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 就广义而言, 听了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是闻解脱, 听了观音菩萨的心咒也是闻解脱, 这一点完全基于每个人不同的信心。如今很多净土宗的修行人,我认为有偏于小乘的发展趋势。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念佛时想的都是:“我一定要好好念佛, 这样等我死的时候, 阿弥陀佛肯定来接我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很快乐, 去了以后, 我就不用天天受儿媳妇的气了……”这种想法类似于世间学生用功苦读, 就是为了到美国留学一样, 很多人念佛的目的,仅仅为了自己的快乐,除了这个之外,众生的利益根本没有想过。其实,净土宗是大乘法门,既然是大乘,就必定要有菩提心,否则往生的资粮就不可能圆满。自私自利的净土宗,与大乘佛法是格格不入的! 无论在汉传佛教,还是在藏传佛教,临终的教法都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个法门能比这个依靠菩提心而死的教法更殊胜的了。实际上, 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有法门中最精粹的教言。我们临死时,如果修不来颇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紧,只要能在观修空性大悲藏(两种菩提心) 的境界中离开人世, 就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将来再转为人身, 值遇到大乘佛法, 就比较有把握断绝整个轮回的相续了。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 专门守护这个钵盂; 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玩具, 来世也变成了毒蛇, 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 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 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所以, 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口气了, 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 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这些身外物产生贪念了。(所以)在临终时一定要断除对“我”的执著。每个人无始以来, 都执著于有一个“我”, 正是由于对它的贪执不舍、呵护备至, 才让我们饱受了无量痛苦, 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如果临死时还执迷不悟, 始终耽著于“我的安乐”、“我的解脱”、“我的成就”, 不舍得扔掉这个“我”, 这样快乐不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还将因此而遭受更大、更剧烈的痛苦。如果我们死时病得不是很严重,就应该观想上
索达吉堪布:绝不会堕入恶趣的关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