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影》教学设计[1][1].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学生教学设计(教案)检测班级学号姓名教学内容题目设计日期成绩2012级8班1001010821程豫雪用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2012年4月20日教学内容题目:用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背影》教学设计执教者:程豫雪一、教学分折1、教材分析:《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单元)的基础上发出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所以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对普通人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是作者1925年10月在清华大教任教时写的。全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对几年前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情景的叙述,特别是通过对父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是感受亲情的好文章。此外,本文还要掌握一些生字词和优美语句。2、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已具有较好的语文学,听说读写能力较强,同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他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他们都很关爱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同学们也能通过自己的诗文朗诵或动情讲述,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尽管如此,但很多学生仍然很难站在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认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碍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行文的思路;(3)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大意;通过创设情境,拓展阅读,感悟内涵。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文化积累有:体会本文浓厚的父子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爱的教育。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净化自己的心灵。其中,语言训练有:1、加强朗读训练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2、创设优美语句的训练,提高孩子的造句能力,便于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四、教学措施1、教学理念:读悟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在孩子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学好本篇课文。2、教学方法:1、 找好切入,立足文本,触摸语言,感受人物。本文的语言平实、质朴、易懂,教师可以牢牢抓住文章语言上的这一特色,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层层铺开,在咬文嚼字中品味细节,透析人物形象,感受浓浓亲情。2、品味美文,同题赏析,情感延伸,深化主题。好文章可以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在感受来自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形象之后,借助这种“爱”的氛围,教师准备好三毛的同题文章《背影》,继续让学生在比较赏析中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而更进一步感受来自于父母最真切的爱。3、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撷取课堂需要的图片,录音及视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对其进行选

《背影》教学设计[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1012****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