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知识点概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⑵发展阶段:
①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英)托马斯·莫尔(1478-1535)代表作:《乌托邦》
(德)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提出“千年天国”理想。
(意)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代表作:《太阳城》
②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代表人物:
(法)摩莱里(1720-1780)代表作:《自然法典》
(法)加布里埃·马布利(1709-1785)代表作:《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法)巴贝夫(1760-1797)代表作:《平民宣言》等。
③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圣西门(1760-1825)代表作:《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等。
傅立叶(1772-1837)代表作:《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等。
欧文(1771-1858)代表作:《新世界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新道德世⑶局限性:
①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①马恩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学说立足于历史现实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克服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空想性质。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和现实道路。
②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无产阶级革命特点:
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但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暴发“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
⑵意义:
①实践上: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理论上: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列宁主义新阶段。
马恩:
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列宁: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第二个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第三个时期:
2010年考研《马原》科社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