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的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首先,一个人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必须清醒的看待自己,对自己有现实的知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自己,心理上应独立自主,不只是用外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必须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深信自己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即使有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而不是贬低自己,妄自菲薄。就教师而言,要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必须能正确对待自己,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在个性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则会发展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容易导致自卑、焦虑,其潜能就很难发挥出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就要求个体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到其对外界信息的选择、加工。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更多的关注自我积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更多的关注自我消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要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还必须使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现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现状的知觉与评价;而理想的自我则是个体希望自己要成为的样子。个体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我,改变对自我的不正确的认知,因为真实的自我蕴藏着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距离过大的人,凡事都要追求完美,总是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力所不及的目标。因此,不论实际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个体还是会体验到失败和挫折,因此总是陷于自卑和焦虑之中。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距离适当的人,能够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故总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自尊和自信,从而使已有的良好的自我意识更为巩固,而良好的自我意识又能促使个体自我潜能的发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二)教师应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教师典型行为系统的认识。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准、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的越清晰、客观、准确,其活动就越主动和自觉,越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适应角色所需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压力与冲突,提高与角色相适应的能力。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角色水平总难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因而教师实际角色与社会期望之间总会有差距,于是教师在这方面始终存在内心冲突。另外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师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八十年代以后,教师的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横向相比,教师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增长,甚至反而显得更少了,于是导致冲突加剧。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较其他很多行业的职工更慢、更难,自然心理易处于不平衡的状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