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成长手册——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困惑篇—新手上路缘起----现实到网络两点之间,曲线最短---职业生涯规划高空走钢丝---如何缓解紧张情绪?龙头加凤尾---有效开场与结尾斗智又斗勇---如何应对不同学员?缘起:从现实到网络今年4月一个早晨,阳光已经洒满了房间。8:30分,我照例合上书,登录QQ。刚上线,滴滴声音响起。打开对话框,又是张芸留言,还是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运用时问题。这让我回想起这个特别女孩子。我跟张芸认识,正是不打不相识。记得今年1月份我应邀去他们公司做《企业内部讲师》培训……场景一、初次交锋在整理课前需求问卷时,我就发现这位叫做张芸学员,在回答关于培训技巧方面开放性问题时,有一定理论基础。培训现场,我就特别留意了一下。在破冰时,我请每个小组统计工作年限与培训年限合计,她看到结果后,马上大声说:“老师,这不公平!我们组培训年限最低,这样竞赛本身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我笑着说:“张芸很善于思考!这是培训师最基本一个素质,非常棒!请大家顺着她思路,再想想:我们这两天培训,目标是什么?是赢得竞赛胜利?还是获得更多知识、技能?”在我引导下,大家一致同意:目标是后者。我再问:“那我们再思考一下:今天这样场合,对于培训经验少朋友而言,真是损失吗?我们提高,是否只能跟培训师学习呢?”学员们很快就说出来了我想要“人人皆可为师”理念,也认为经验少人,只要积极参与,会收获更多。最后,我说:“感谢张芸提示,让我们有了达成共识机会!”,在大家掌声中,我进入了主题。场景二、烽烟又起这次课程,是在培训需求诊断与调研后,综合了学员共同需求基础上,量身定做课程。问卷中,有70%学员勾选了“上台前非常紧张”,我便在课程中设计了这方面内容。培训进行中,请大家分组讨论“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张芸又说话了:“老师,这个问题也太小儿科了吧?”我知道她已经担任内部讲师1年了,就说:“哦?看来张芸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她有点得意,大声说:“那当然了!”我向她伸出大拇指,接着说:“前面我们说了:分享是最好学习!那您是否可以将自己这些经验先分享给小组成员?等讨论结束后,您再作为小组发言人,来分享您经验与集体智慧?”她小声说:“好吧”讨论结束后,我针对每组讨论发表进行鼓励与点评。他们是最后一组,我注意到,我点评前面几组时,她很专注。轮到他们组时,她请其他小组成员上台发表。场景三:惯性作怪在进行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演练时,我在现场巡回指导学员们。给大家时间是1个小时,才30分钟,张芸就说:“老师,我完成了!”我忙走过去,一看,原来她跳过了前期问题剖析与大纲设计阶段,直接跳到课程开发阶段。我说:“您很高效!这个课程是您平时主打课程吧?她笑着说:“是啊!我讲了1年,早就轻车熟路了”我接着说:“真是熟能生巧!看来不断演练确很有助于效率提升!同时,也很抱歉,可能是我刚才没有说清楚,请大家按照发给大家3个步骤顺序进行课程开发。因为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首先需要我们放弃太多主观臆断,从问题剖析开始,找到主要原因后再确定培训主题与大纲,以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是无用功。”她听我这样说后,不太情愿地重新回到第一步。我先到其他学员处看看,然后回来,一步步指导她。开始她很坚持,认为自己对课程很了解,没有必要去剖析问题,我又重申了问题树是以“学员为中心”,而非“以课程与讲师”为中心。慢慢地,她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场景四:网络续缘两天课程很快结束。回来第二天,培训师沙龙QQ群里进来了新朋友。她主动加我QQ说:“苏老师,我是张芸”。培训师沙龙QQ,是我两年前创建。当时就是有感于其他QQ群中广告、图片太多,没有专业交流氛围。所以,我们从创建起,就确定了宗旨:打造最纯净专业交流平台!还制定了严格群规,禁止发这些影响沟通与交流信息与图片。秉持着“分享是最好学习”这个理念,大家每天都将自己工作中问题、困惑与感悟,在群里与大家分享。张芸也常将自己培训工作中遇到问题,跟我沟通。第一节两点之间,曲线最短----职业生涯规划?一个月后一天,张芸突然在QQ上问我:“苏老师,您觉得我应该转行吗?”我有些意外,于是,有了下面对话:问:“你不是做得挺好吗?怎么想到要转行呢?”答:“我跟您一样,从小理想就是当老师。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不少诱人工作机会,进这家外企做了专职内训师。企业有自己课程体系、教材,并提供相关培训,如:TTT(TrainTheTrainer)、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我是销售培训师,还被派到一线去实习了3个月。有了内训师头衔,在让人羡慕外企工作,最初我很开心。但现在我越来越不明白:我每次都很认真地准备课程,为什么学员不积极?公司这么肯花钱,给他们做培训,为什么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要我们求着他们来上课。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问:“您是否了解过为什么会这样?”答:“问了,他们说我课程都是理论,他们只想听回
培训师成长手册第一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