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外阅读】浅析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大师,他的剧作是中国现代戏剧步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在此之前,中国的话剧艺术多是给读者传达一种政治的思维,而对艺术本身价值的认识并不充分。夏衍也曾在他的《〈上海屋檐下〉后记》中写道:“这是我写的第四个剧本。但也可以说这是我写的第一个剧本。因为,在这个剧本中,我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摸索”,“在这以前,我很简单地把艺术看做宣传的手段,引起我这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态度之转变的,是因为读了曹禺同志的《雷雨》和《原野》”。可见,曹禺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影响是很大的。曹禺的剧作通常被称之为“心灵的艺术”,这是因为,在其剧作中充斥着太多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物心理和人物灵魂的探索。在他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在他最有成就的早期四部话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无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繁漪,还是有梦难圆的陈白露,或者是热辣泼野的花金子,又或者是善良哀静的愫方,她们其实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妇,甚至,如果用道学传统来衡量的话,她们也可以说是有罪的。不过,曹禺给予了她们最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使她们在这个充满荆棘和泥泞的封建社会的旋涡中,以人性的光辉和艺术的魅力,留下了炫目的光彩。人文主义观照下的女性形象曹禺曾说过:“我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然而,正是这份“孤单而寂寞”的感觉造就了他早熟、敏感的心理,对人物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也要比常人深切和细腻得多。此外,他有着一颗善良仁爱之心,使我们在阅读他的剧本时总能够体会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1934年,曹禺的《雷雨》在《文学季刊》上发表。该剧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其原因之一便是人物的成功塑造。在该剧的众多人物中,繁漪一直以来都是读者和话剧研究界颇为关注的对象。繁漪是该剧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曹禺在她出场时的介绍中写道:“她是一个受过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在这一句话中,“新”与“旧”的矛盾正体现出了繁漪性格中存在的两面性,因为“新”,所以她敢爱敢恨、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敢于追求爱情的自由;但又因为“旧”,她摆脱不了自身的局限性。假如,繁漪是一个完全旧式的女人,她一定会安于现状,在这个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中度过自己的余生,就像剧中的鲁侍萍那样,把一切都只归结于“不公平的命”;又假如,她是一个完全新式的女性,那么,她可能会用行动来摆脱这个束缚自己的枷锁,离开这个让自己窒息的家。可惜,她是一个在新旧夹缝中生存的人,因而,她的悲剧是注定的。繁漪的悲剧在于她是在一个不正常的时代和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爱情,并把这种希望寄托在了一个懦弱的男人周萍身上。她本以为周萍能够满足她长期以来被压抑着的那种对爱情的渴望,于是,她不顾自己为人妻子的身份,也抛弃了自己为人母亲的责任,毅然陷入了与继子周萍的乱伦之爱。这种见不得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带有负罪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清楚地在周萍身上显现出来。当周萍从最初敢于反抗社会规范变为向社会妥协的那一刻起,繁漪的悲剧就开始了。为了挽留这份感情,繁漪做着困兽之斗,却没想到因此揭开了更大一出悲剧的面纱: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周萍也选择了开枪自杀,这一切使得繁漪最终也走向了精神崩溃的结局……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创作了话剧剧本《日出》,并于1936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该剧的女主人公陈白露是一位交际花,但是,在曹禺

【课外阅读】浅析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