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著名剧作家。生于1622年1月15日。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他的父亲让·波克兰是挂毯商和宫廷室内陈设商。外祖父克洛塞也是挂毯商。两家可能都有作坊。宫廷陈设商有机会接近国王,每当国王出巡,他们先行一步,布置行宫。莫里哀15岁时取得他父亲的职位的继承权。据说1642年,莫里哀曾经为路易十三去过南方纳博讷布置行宫。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使他从小就喜爱戏剧。1635年,他在贵族学校克莱蒙期间,法国文坛出了一件大事。在首相黎塞留推动下,成立了法兰西学院。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当了院士,曾劝说莫里哀放弃演丑角这个行当,莫里哀谢绝了他的好意。莫里哀去世后,据说路易十四曾问布瓦洛:在他统治期间,谁在文学上为他带来最大的光荣?布瓦洛回答:“陛下,是莫里哀。”莫里哀虽非学院的院士,但学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下面写着这样的话:“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少了他。”黎塞留企图用“三一律”来束缚戏剧家的头脑。莫里哀后来写喜剧虽然没有受到什么妨碍,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学院成立的第二年,旅居国外的笛卡儿发表了他的《方法论》,推崇见识和理性,后来莫里哀写戏,正面人物带有类似的论点。理性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基本原则。但莫里哀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更接近反驳笛卡儿唯心观点的加桑迪。加桑迪多年充当莫里哀的同学沙佩尔的家庭教师。而沙佩尔是自由思想者,一直是莫里哀的朋友。莫里哀曾经翻译过拉丁唯物主义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其中关于爱情一段,他在《愤世嫉俗》中引用过。莫里哀喜欢哲学,他父亲却要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还帮他从外地买了一张法学学士证书。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他的喜剧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向后人提供了当时的风俗人情。“现实主义”这一提法最能说明他的战斗精神。他又是法国唯物主义喜剧的第一人,他以滑稽突梯的形式揭露封建、宗教与一切虚假事物。他不卖弄技巧,而能使喜剧在逗笑中负起教育观众的任务。1643年路易十四登基,当时他才5岁,由国母摄政。莫里哀在这一年同十几个青年,特别是贝雅尔一家兄妹,签订合同,组织“盛名剧团”。1649年6月28日,在一位公证人的文件里,他第一次用莫里哀这个后来举世闻名的名字签字。他把宫廷室内陈设商的继承权转让给他的兄弟,成为一个被教会驱逐出教的“戏子”。但是他们的演出完全失败,剧团出面人是莫里哀,债主把他送进监牢,拘押了三、五天,由父亲做保,应许分期偿还债务。剧团宣告解散,他和贝雅尔兄妹几个人参加了另外一个剧团,离开巴黎,到西南一带去流浪了12年。这位学生出身的有产者,放弃产业,放弃荣誉,放弃现成的社会享受,到人民中间扎了根,摆脱书生气,仗着他的人品与才华,锻炼成为一个戏剧事业活动家,成为受团员爱戴的剧团领导。他学习人民喜爱的闹剧,学习靠演技取胜的意大利职业喜剧。西南各省原为孔提亲王统治,他于1653年从巴黎监狱出来,跟黎塞留首相的后继人马萨林的侄女结婚,成为剧团的保护人。1655年,莫里哀在剧团的根据地里昂,上演他的诗体喜剧《冒失鬼》,剧情轻快,风格清新,这次演出标志着喜剧正式诞生。1656年,他在贝济耶上演他的诗体喜剧《爱情的埋怨》,同样得到好评。可是剧团的保护人孔提亲王却变成一位“虔诚”的信士,1657年5月,他正式声明不再做剧团的保护人。他后来
莫里哀的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