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论写作对策指导(手把手 P249-251 ) 总结上一章讲述的申论写作常见困境, 可以看出, 考生的大多数作答缺点或困境, 都来自对材料阅读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深度。因此, 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是申论作答的关键。针对申论考试中常见的一些困境, 本书提供如下阅读和加工材料的对策, 以供考生参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练习, 以增强对这些方法的掌握程度。对策一三遍阅读模式阅读材料, 是申论作答的基础。三遍阅读模式, 指的是考生在申论考试的整个作答过程中, 采取三次阅读材料的模式, 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任务。这一模式是根据对申论的考查目标、材料性质、作答字数要求、考试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而总结出的基本模式。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阅读第一遍——了解材料内容第一遍阅读, 考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通读全部材料, 为段落标号, 勾画出关键词或关键句, 找出材料关键的信息点。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 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部材料进行分类。二、阅读第二遍——略读材料,概括主要内容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 把找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去粗取精, 按照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三、阅读第三遍——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这一遍,指的是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回头重新阅读与作答要求相关的材料。这是一个精读的过程, 要求考生仔细分析材料的主旨, 按照作答要求对材料进行分 2 析加工。考生要熟练运用三遍阅读模式, 需要大量的模拟与练习,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有步骤、有目的地阅读。这一模式, 对考试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和文不对题的现象有较好的矫正效果, 因为通过三遍阅读, 勾画关键句, 概括材料大意, 考生可以基本掌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出题者的主要意图, 可以有效避免抓不住材料重点或脱离材料的弊病。对策二回溯阅读法回溯阅读法是一种逆读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反正常阅读的习惯和方式, 先看资料后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目标明确地带着问题阅读的特殊方式。回溯阅读的方法是根据申论材料和题目设置之间的关系特点而做出的选择。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和平时我们阅读的文字有比较大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大多数文章都会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而申论的材料,或者围绕一个中心,或者围绕两个中心来安排。(2) 平时人们阅读的大部分文章都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一般都具有比较固定的程式,比较符合人们的阅读理解习惯。但是申论的材料,故意打乱了这种逻辑结构, 分段给出, 各段之间在逻辑上并不遵守我们阅读理解的时人们阅读的大多数文章的每一段都会围绕这一段的主题思想来展开论述,但申论材料可能并不是这样,甚至有些段落,有些句子还是理解的干扰项,故意扰乱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申论给出的材料近几年都是 6500 多字, 要求考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把材料读完。经过精确测算, 一个大学毕业生,在 40 分钟的时间里面, 可以阅读 7500 字左 3 右的材料。可是, 由于不少考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如果阅读速度稍微慢点还没有关系,但极限时间是 60 分钟内读完材料。否则, 后面的答题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006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阅读量最大,达到了 8800 字,结果很多考生由于没有心理准备,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更有一些考生读了一遍材料以后, 根本弄不清楚材料究竟描述什么问题, 在看了“申论要求”之后, 才又紧张地去阅读第二遍, 这才隐隐约约知道材料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等到阅读完第二遍准备答题的时候, 时间已经不够了, 写了第一题第二题的答案, 考试的终场铃声就响了。 2006 年的申论考试中, 有很多考生根本没有时间把最后一道大作文题写完, 甚至还没有开始动笔, 致使不少考生只得了二三十分。出现以上的这种情况, 阅读方法不得当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申论考试的大量材料, 回溯阅读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掌握回溯阅读法, 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1 .总体思路把握回溯阅读法要求考生在拿到申论试卷的时候, 先看“申论要求”, 然后按照“申论要求”的内容逆流而上,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 2 .抓住“段”元素在申论的阅读材料中,“段”是关键的元素。申论资料的特点就是以语段为主要形式的文本组合。从 2000 年到 2009 年申论的阅读材料,虽然字数都不尽相同,也出现了类似于 2006 年在线访谈之类的“变种”, 但其形式的基本方式是不会改变的。 2006 年的在线访谈以发言记录式出现, 但其文本的基本形式, 仍是以发言顺序为线 4 索,以一方对多方的谈话为结构主体的“语段”式。因此,要想解答好申论题目, 必须由
申论写作对策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