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呼吸护理学干预论文(共2篇).doc急救呼吸护理学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肥厚性心肌病中的急救呼吸护理学干预肥厚性心肌病,6例病人处昏迷状态。2例病人放弃治疗回家,3例抢救无效死亡。3急救护理早期有效的心肺复苏将病人立即推至抢救室,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明确分工,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地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措施为:抢救A护士站病人头位清理呼吸道后开放气道予球囊辅助通气,需要插管时协助医生予病人气管插管。抢救B护士站在病人右侧予快速、有效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与呼吸频率30:2(与A护士2min交换1次)。医生位于病人下肢左侧,负责抢救总指挥,同时准备除颤仪随时为病人除颤。辅助护士C站病人胸部左侧予心电监护,左上肢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予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辅助护士D予病人下肢右侧开放另一组静脉通路,予阿托品、碳酸氢钠等药物,给予导尿,做好抢救记录并安慰病人家属。电除颤的护理时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每次除颤延迟l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除颤前将病人衣领解开、暴露胸部,并清洁放置电极板处的皮肤,电极板涂电极糊,除颤时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心律及心率的动态变化,除颤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即使恢复窦性心律,也要完成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注意观察病人电击处皮肤有无灼伤及病人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栓塞症状等。15例病人无皮肤灼伤等情况发生。气道插管的护理15例病人均予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应用,期间注意呼吸机各管道是否密闭,每隔lh〜2h评估双肺呼吸音1次;注意气道的温度和湿化情况,防止痰栓形成,有痰鸣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及时用一次性密闭吸痰管吸痰;同时予病人床头抬高30°〜45°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控制交叉感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自主循环恢复予亚低温治疗仪应用,调节水温为15°C〜20°C,肛温为34°C?36°C,将体温传感器分别放于病人肛门和腋窝处持续监测病人的腋温与肛温。降温以每小时下降?为宜。注意降温过程不能过快过深。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意识、瞳孔、面色及肢端循环的变化。预防并发症:①注意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方式、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体温及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定时听诊肺部呼吸音,以预防肺部感染。②定时监测血糖变化,低温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且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导致高血糖。③注意观察心电监护上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因低温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温度降低过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严重者可因心室颤动而死亡。④注意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还要注意观察病人尿液的颜色、性状、量,并保持体液平衡,定时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观察有无出现低钾、低钙的临床症状。安全转运护理转运前护理向病人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转运过程的风险,取得配合,必要时家属签同意书。填写急诊病人转运单,评估病人转运风险,检查病人各管
急救呼吸护理学干预论文(共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