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荣格简介荣格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1911年,弗洛伊德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推荐荣格担任了。1912年,他发表了《力比多的象征》一文,公开了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1913年10月,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年鉴》主编职务;1914年又辞去了职务,然后又退出了学会。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往来至此结束,但是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弗洛伊德真诚的敬意。 二、荣格理论介绍(一)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背景当时,西方社会普遍问题就是失去灵魂的现代人,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的信念丧失,科学发展之前形成了扭曲的时代精神——惟有立于事实才是有价值的,在物质基础上解释一切。痛苦和绝望,无意义感,起源于与人格的无意识基础失去联系。荣格认为“这个时代的普遍性神经症是丧失了与我们历史的精神联系的直接结果。只教育对外界的适应,没有考虑还得适应自己,适应心的力量。所以需要寻找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人之本能。荣格提出两个理论:第一是集体潜意识理论,第二是心理类型理论,包括两个基本态度:向与外向。四个独立的功能:思维、情感、感觉以及直觉。集体潜意识理论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自祖先的集体经验广泛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他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自我(ego)”意识水平,整合心理机能(感觉、思维、感受、知觉)“个人无意识”表层的无意识。不重要的个体经历,或被压抑的构成威胁的情结“集体无意识”深层的无意识,即本能。个体潜意识:被特定个体压抑的幼时记忆和冲动,被遗忘的事件等。其容叫做情结。情结是一种具情绪色彩的关连意念的聚集,大部分是个人的,也有部分是来自人类集体的经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集体潜意识的容,主要有演化和遗传的经验。(文化中的习俗象征、精神生活寄托和幻想追求)。从心理学角度谈本能,提出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象(原型)构成。原型并非遗传的观念,而是心理显现的本能,是一种形式而非容”。每一个人都潜存着无数的原型,且当我们的经验与原始的潜在意象接近时,原型就会被激发,影响个人的生活。1、几个主要原型(1)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重要原型之一。所谓人格面具,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人格面具可看作是个体展现于社会或他人的那一面,简单说是人格的“外貌”。用荣格本人的话说人格面具就是“人们据以来和世界进行交流的适应体系及方式体系。”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好的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从一定角度来看,个体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之时,人格面具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它能够保证个体与其他人,包括令自己厌烦的人友好相处。这样就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能够换来物质方面的报酬。而这也是一个人生活于社会之中所必需的。但正如荣格所说,人格面具“是个体和社会关于一个人应以什么面目出现的折衷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但是,相对于这个人的基本个性化而言,它只不过是一个次要的现实,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在形成这种人格面具时,其他人常常享有比他更大的份额。”于是这在
荣格分析心理学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