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亚太
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一、扩大的东盟(自主阅读)
第二课发展的亚太
1、背景:
世界冷战、大国角逐
2、东盟的扩大:
(1)1961年东南亚联盟成立;
(2)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3)1999年东盟扩大到10国。
3、东盟的主要活动:
(1)与美国对话;
(2)与欧共体协调;
(3)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联系。
4、影响:
(1)促进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合作,提高了国际地位;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
1、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2、成员: 10个(截至2004年底)
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方公里,。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3、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课堂延伸
“10+3”会议:指的是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之间为加强合作而
举行的会议。
“10+1”会议:指是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之间为加强合作而举行的
会议。
1997年启动的中日韩三国与东盟之间的"10+3"机制,是当前东亚地区主要的具有深厚基础的多边对话机制之一。目前促进东亚经济合作是该机制的主要对话内容,但随着东亚地区地缘形势的变化发展,政治与安全问题必将纳入其中。
“10+3”会议和“10+1”会议机制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日韩:“10+3”机制中的“大三角”:
在"10+3"机制的发展历程中,中日韩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令人注目。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基于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在致力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改善的同时,依托"10+3"机制,以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为契机,以产业政策对话与协商为主轴,以环保、金融、信息等为主要领域,以直接投资贸易和产业合作分工为主要方式开展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地方国际合作为主的区域合作推进模式,成为"10+3"机制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视野可及的范围内,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可能会出现如下新动向:一是在经济合作的机制演化方面,中日韩之间的以地方国际合作为主的区域合作推进模式,要向由中日韩三国中央政府之间签定协议的制度化的经济合作发展,从而逐步推动"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构想付诸现实行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
2005年元月一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成立十一周年纪念日。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世界各大区域贸易组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包含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南北区域性经济组织,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倡导者,而且是该自由贸易区的主导国,它在贸易区的运行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原因:
(1)美国受西欧、日本崛起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严重挑战
(2)美、加、墨三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2、成立过程:
(1)1992年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2)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3、主要活动:
(1)逐步取消贸易壁垒;
(2)保护知识产权;
(3)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4)建立执行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
发展的亚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