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劳动教育重要性作者:吕秋宣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时间:2009-12-178:53:00 点击:[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增多,以及封建思想影响,出现了鄙视体力劳动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影响了小学教育。现在,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基础是抓好劳动教育。笔者认为,抓好小学生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其劳动习惯与树立劳动观念:一是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二是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价值;三是在劳动中去培养人素质。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爱劳动基础,培养会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锻炼毅力显得极为重要,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抓好了,就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词]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劳动价值随着社会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素质问题。于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从小培养好劳动习惯,树立强烈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加勤劳才等于力量,所以,小学阶段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一个人素质基础。一、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追求是人个性。然而,个性中追求并非积极,追求只能在某种欲望中产生。当形成一种没有压抑喜悦感时,才能激励人去追求,去实践。劳动确能激发人喜悦感,培养人个性。因为,人从劳动中得到启迪,有模仿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使追求更进一层。没有追求,何谈创造发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能使学生产生取得劳动成果喜悦感。喜悦劳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觉性与独立性,从而摆脱了青少年个性所表现脆弱性与依赖性,形成强大自我束缚力。学生自我约制力一旦形成,才能变空虚为追求,变盲目为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一天中从事读写、记忆、课外活动、业余制作、实验操作、清洁打扫、体育锻炼……使自己感到同学们时时刻刻注视着自己劳动,这敏感个性道德评价,似乎通过别人目光看清自己,从而形成了有力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做到自我认识中自我肯定后,才能激发他们愿望,从而去追求尚未实现美好理想。二、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价值。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劳动,体力劳动在人们意识中似乎淡化了,现在许多地区大片田地荒芜就是例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下,使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哪舍得让孩子干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可能懂得要承担家务责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来之不易,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日本教育,规定小学生每周干家务时间,这不但使儿童明确了劳动义务,又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好习惯。而我们国家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可有些学校人手不足,没有按要求开设劳技课,又不能安排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劳动。国家要求每门学科开设实践活动课,一些学校往往没有落实好,还是把实践活动课上成落实知识课。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加那些五花八门劳动,试问怎能去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与兴趣?学生怎么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创造,也就体会不到在劳动中所取得快乐,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人生价值。劳动不但锻炼人意志,增强人体质,也能帮助人提高对美欣赏力。比如,让学生去学种菜:这要经过挖地、做菜畦、播种、施肥、治虫、锄草等工序。
浅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