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对策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几年里,每年都会遇到一些与其他孩子格格不入的学生:他们或沉默寡言、胆小懦弱;或脾气暴躁、蛮横无礼;或自私自利、娇气任性……经过细细调查之后,我才震惊地发现这些孩子无一不是父母离异的孩子。众所周知,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制约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因素,其中,良好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关系是否正常,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离婚的家庭,从夫妻感情破裂到准离婚开始甚至再婚之后的整个过程,都会对儿童幼小的心灵带来痛苦和折磨,易使孩子形成各种不良心理品质。离异,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或再生过程,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离婚时,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都是巨大的,他们表现出悲哀、害怕、愤怒、失落、拒绝、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做好离异和准离异父母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把他们因父母离异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点肤浅体会:(一)父母离异可能造成对孩子不健康心理的分析:1、无助心理: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父母充当着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有稳定和可依靠的感觉,且常常以父母的言行为模仿的对象,当父母离婚后,孩子常感到没有安全感,在父母各自陷入复杂的感情或法律纠纷时,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注意和关心减少,这就会使孩子感到迷惘,觉得被父母遗忘或不受重视,常常会被“谁会要我”,“当我需要帮助时,谁会在我身边,我该去找谁?”等问题困扰,这种情感体验得不到适时调节就会处于感情脆弱的状态,在生活中表现出沉默寡言,人际交往障碍等。2、自责心理:孩子常常把自己的不端行为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而陷入莫名的担心与恐惧之中,并常常自责,每当父母吵架时,他们就会在一边哭喊:“爸爸妈妈别吵了,我再也不捣乱了……”,过去机灵而又聪明的孩子,会因此而变得退缩、消极,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每日沉浸在深深的内疚中,这种内疚心理,将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逃避现实的闭锁心理。3、自卑心理:父母离异的孩子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别人优越,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遭到旁人的嘲笑时易形成自卑心理,表现出情绪低落、忧伤、孤僻、畏缩,做事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情绪。年龄大的少年儿童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猜疑等心理,若不及时正确引导,易影响儿童个性发展,造成人格不健全,不能与人相处和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4、对抗心理:父母离异的孩子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心理失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冷漠消极的态度,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甚至无故指责父母、顶撞老师、仇恨同学的冷酷态度。5、自私心理:由于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个独生子,父母离异后,双方都想要孩子,无论孩子和哪一方生活,另一方都要去争夺孩子的爱,于是父母双方展开了竞争,争着为孩子买东西以讨孩子欢心,逐渐变得自私、虚伪、爱撒谎,结果使孩子成了牺牲品,其心理畸形发展。(二)父母离异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第一、耐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要从小
父母离异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对策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