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案例:当游戏行为有不安全隐患时——案例:不能爬,太危险了(耀耀4岁)今天耀耀是小区的保安兼物业管理,这会儿他正在负责巡视小区。他走到红红家门口,问:“你家的水龙头有没有漏水呀?”妈妈说:“没有呀!”“哦......”有点儿失望的他继续走着,隔壁绿绿家的妈妈心领神会地喊道:“耀耀保安,我家的水龙头漏水,你会不会修呀?”“没问题的,我来了。”耀耀拎了工具箱进了绿绿家,他对着水龙头观察了一下,自信地说:“这个很简单,看我的。”说着,他开始敲打龙头,几分钟后,耀耀宣布:“修好了!”妈妈说“谢谢你!”“你家还有要修的东西吗?”耀耀保安继续热情地问道。“好像没有了哦!”妈妈说。耀耀四处寻找,猛然发现绿绿家的上方有一盏壁灯,他说:“你家的灯好像不亮了,我来帮你修修吧!”妈妈配合地说:“嗯,可能是的,你看看吧!”于是,兼职修理工耀耀开始他的行动了,他借来一张小桌子、两把椅子,叠好后对绿绿家的妈妈说:“我现在要爬上去修灯了,你要帮我扶好哦!”我看出了耀耀的意图,立即阻止:“不能爬,太危险了,这灯不是坏了,是没有打开开关,你看是亮的哦!”听我这么一说,他停止攀爬,自我解围道:“奥,那我去别的人家看看要不要帮忙吧!”案例中的耀耀对于自己管理的平安小区很满意,自己开始对修理工作比较感兴趣。可能一部分经验是源于我们幼儿园的保安谢师傅经常帮班级修理物品,他的脑海里有了修理物品时使用工具、爬上爬下的情景,因此他在比较配合的“绿绿家”寻找自己施展才能的地方。然而当孩子沉溺于游戏情景时,往往将假象和现实混淆,耀耀把走廊的壁灯也当做自己修理的范畴,看似大胆却有安全隐患,此时我毫不犹豫地阻止了他的行动,明确的告诉他“太危险”,真正起到及时保护的作用。类似的事件往往可能出现在小年龄幼儿游戏中,例如,幼儿在游戏情节中出现假想食物时,会真的把它放入口中吮吸一下,虽然他会再吐出来,但这样的过程既不卫生也不安全。教师一旦发现这类情况应该及时介入、加以引导,防止“以假乱真行为”带来的危险。
游戏案例:当游戏行为有不安全隐患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