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PSS 的统计学课程改革统计学论文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传统统计学课程一般沿袭保守的“数学证明+ 手工计算”统计教学模式。计算过程繁琐, 手工绘制统计图表也不够精确和美观, 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台, 不仅极大改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SPSS 作为新出现的教学要素,给统计学课程的理念、目标、框架带来了不同视角。一、基于 SPSS 的统计学课程框架传统统计学课程框架是典型的学科中心课程,其特征是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关系组织在一起, 追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强调知识的传授、信息获得和记忆, 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难以达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目的。 SPSS 在教学上的应用,给我们改革统计学课程提供了契机。新课程教学模式可概括为: 以统计软件 SPSS 作为教学平台, 以数据收集+ 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思路+ 数据处理软件为核心。课程理念凝炼为“略去证明、讲清原理、依托软件、突出实用”十六字方针。具体表现在:(1) 理论讲授着重“讲清基本原理,略去繁难的证明”,可分为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描述统计、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等模块。统计学理论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2) 上机实践环节强调“依托 SPSS ,突出实用”,要求学生熟悉 SPSS 的操作基本流程: 打开数据文件、确定统计程序、指定统计变量、解释统计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教学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数据分析能力,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掌握统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理性; 以统计软件为依托, 以专业典型数据分析任务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课程框架的特点不是介绍理论统计学的数学原理,而是侧重阐述统计方法的思路与思想,并辅以大量经济与管理的实例,通过 SPSS 统计软件实现具体统计步骤。 SPSS 软件是教学平台,整合各方面因素以有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二、统计学课程载体的选择和实现有人认为课程载体是:“只要它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能承载你的教学内容,具体的存在物,载体是一个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在它被完成后,学生往往会有强烈的成就感。”选择课程载体有六个原则: 承载课程教育目标; 涵盖完整工作过程; 涵盖后续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 涵盖技术文档制作; 涵盖成本核算; 涵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我们认为统计学课程载体就是承载一定职业能力的任务或项目,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或项目,养成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载体的选择必须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中寻觅。不同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基本理论可以一样, 但其课程载体必须体现不同的专业性。以会计专业统计课程为例, 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时,以上市银行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为载体。第一步, 搜集数据。学生分小组搜集 20~ 30 家上市的金融银行类股票一定时刻的股票价格、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固定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第二步,数据录入。打开 SPSS 软件,进入“变量视图”,定义好变量。切换到“数据视图”中输入变量的具体取值。第三步,确定统计程序。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第四步, 指定统计变量。将“流动比率”、“净资
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改革统计学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