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潮州江东镇.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潮州江东镇“急水塔”的调查体育2011级黄少涵(2011151724)江东镇位于潮安县东南端,处于韩江下游,四面环水,俗称“溪中”。江东镇北接潮州市区,南通澄海市,是潮州市、澄海市、汕头经济特区的交通枢纽。之2002年,,,,共有48个自然村,辖2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3万人。该镇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常青,为江上之绿洲,早时以“鱼米之乡”著称,最著名的有甘蔗、花生、竹笋、菜脯、香蕉、柑桔、蔬菜等。“三高”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蔬菜、养殖、种籽四大农业生产支柱已形成基地。一、三元塔的地理位置与构造三元塔在潮安县江东镇井尾乡鲤鱼山上,隔江与猫头山对峙,濒水数丈,洪峰季节,江水汹涌湍急,人谓“急水”,故塔也有“急水塔”之称。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竣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七层八面,斗拱出檐砖石结构。塔门向西北,匾额楷书刻“三元塔”三字,两旁石刻对联“霞标插汉三千界,砥柱当潮九万程”。塔高十五丈三尺,基围十四丈。塔身中空,有螺旋石阶可登,各层藻井均由石砌并镶以不同的石刻浮雕图案。在塔的第五层内壁刻有明户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写的三元塔铭“凤城之东,吉水一泓,两山对峙,万派朝宗。左昂右逊,华表偏隆,时维万历,群议攸同。乙巳建塔,丁末竣工,负巽抱乾,一柱凌空。路从内转,不觉身崇,牗窥星汉,檐散氛风。天地为小,云阶可通,影摇金刹,砥柱潮中。法轮永固,灝气新钟,元魁辈出,国泰民丰。”把建塔的经过以及该塔雄伟壮观的气势描述得淋漓尽致。①二、三元塔的传说在古代,塔本来是佛教的宗教建筑物,供奉佛陀,是塔最为本原的功能。佛自唐传入中国以后,塔的文化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儒、道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改造为风水宝塔。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风水塔又被当成“镇煞止水”的吉祥物。在潮州地区,这类风水塔大多用于镇水防洪。潮安江东的急水三元塔,就是实例。韩江在湘子桥下的凤凰洲分汊为东、西两大支流,东溪南下20里,两岸猫头山,圆山对峙,江面骤窄,水流湍急,故这一江段,俗称急水,容易崩堤。东岸的急水村,地面高是7米多,要比西岸的圆山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暴发,西岸堤段容易出险情。故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荣归故里的户部左侍郎林熙春倡建“急水塔”,为了建塔,势必将堤基拓宽压实无疑大大提高堤围的防汛能力。故此,清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中谈风水地理时,其中“急水关锁”就指急水三元塔。曰:“郡左韩江,南下二十里为急水。关山锁石,西岸低,建塔焉。”正在于固堤防洪。急水塔原塔高约46米,基围42米。1918年“潮州大地震”,遭严重破坏,五层以上均被震落。现塔平面作八角状,子楼阁式砖石塔,塔身中空,有螺旋形石阶可登,塔基石砌须弥座,雕刻不失精美别致。该塔名为“三元”,即是取状元、会元、解元之意。潮州自古元魁辈出:状元(文状元林大钦、武状元黄仁勇)、榜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以此为塔名,寓有称颂潮郡学风昌盛、人才代出之意。②三元塔的修建,其中还有一段神奇传说。传说古时韩江经常闹水灾,而住在韩江边的溪东(现称江东)百姓,吃尽了韩江泛滥的苦头。老百姓认为韩江屡闹水灾,都是溪东境内的鲤鱼山在作怪,必须设法镇住这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于是就有人主张在鲤鱼山上修塔。第一次,塔建在鲤鱼山尾(鲤鱼

关于潮州江东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xian2577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