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个光荣的组织。风雨征程九十周年,是党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挽救了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可靠的,因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紧紧地跟随党的步伐,积极为创新高等学校党建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科学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1日,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一艘小小游船上的十几个年轻人,怀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点燃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神州大地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有了坚韧挺拔的铁骨脊梁,透过旧中国的迷雾,中国人看到了曙光与希望。九十年岁月峥嵘,九十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磨砺、抗日战争的烽烟、解放战争的炮火、抗美援朝的血战,也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考验。尽管历尽沧桑,风云变幻,但是依然薪火相传,党旗高扬。在一个又一个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历史性决策,一次又一次拯救人民于水火。当鲜花与掌声替代了硝烟与战火,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把牢底坐穿的先驱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共产党员、那些为新中国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共产党员……更不会忘记党的英明决策和丰功伟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华诞。党的旗帜上,有同志们血染的风采;党的发展进程中,有同志们的光辉足迹;党的辉煌成就里,有同志们的卓越贡献。面对如此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应该让它成为尘封的历史,我们要将他们发扬光大,激励后人,永续传承。二、科学发展观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只有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善于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方法,才能切实加强高校党检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很大的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将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他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导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对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高校也一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人会问,科学发展观是讲发展的,与党的建设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都离不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为高等学校科学
纪念建党90周年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