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濠涌.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濠涌(Dō ngh áo Ch ō ng )在广州市越秀区境内。源于白云山南麓麓湖,向南沿小北路、越秀路东侧流至大沙头西部的东堤铁桥处汇入珠江。明洪武三年(1370 年) 建城时疏通成濠。长 4225 米,宽 7~11 米。因在广州城东,故名。?? 东濠涌曾水深清澈明清时期广州城排水设施会是怎样布局?晚清的老外在广州最喜欢到哪里踏春?曾经代表家族显赫荣耀的科举旗杆斗又是如何屹立陈家祠广场?昨天,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一个题为《粤游纪略——晚清广州旅游宝典》展览,展出一本从英国收藏家手中征集的 189 9 年西方人拍下的广州照片册,再现一段老广州的繁华。曾是居民主要供水渠之一一组名为《老城水关》老照片, 印证了史料记载的老广州城曾经完善的排水设施。历史上, 流经市中心的濠涌具有城市防御、排洪泄污及交通运输等多重功能。广州老城有东、西、南三支濠涌。东濠涌,发源自白云山的甘溪、文溪,止于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涌宽水深,可以通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 其水质良好, 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南濠古称西澳,指在城西西濠街和南濠街之间的古渠前身,即位于今海珠北路、中路地段。南濠开凿于宋代景德年间,民国时期修筑海珠路时,改为暗渠。西濠原是北宋时开凿的一条小运河, 从宋代至清代一直是贯通广州市中心南北的水上通道。明初, 西濠变成西城的护城壕, 民东路至西濠口段建为石拱式暗渠, 196 5 年年底,西濠全程都改建成暗渠。贡院: 两广考举人的场所而《贡院的龙门》,展现了清末广东贡院龙门外部状况。广东贡院是两广举行乡试、考选举人的场所, 清末四大贡院之一。广东贡院最早建于宋代,“在城东北二里”, 毁于元代战火。明洪武、永乐时期,广东一直没有贡院,乡试一般在光孝寺举行。沙面: 1915 年受洪灾没人能想象到, 昔日降临广州的一场百年不遇大洪水, 沙面却曾经是首当其冲的受灾点。在一批沙面早期照片中不难发现,很多老建筑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的沙面照片中无法找到踪影。城市旺地中一臭水沟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清水粼粼、瀑布飞溅……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奇迹般地出现在广州闹市中的旺地东濠涌! 曾几何时, 就是这个东濠涌, 发出的浑浊臭气常常令沿涌一带南来北往的市民掩鼻而过, 老街坊们更是把它称为臭河涌。如今, 经过一年多艰苦的综合治理,东濠涌已换上花枝招展的“新衣裳”,实现“华丽变身”,一路的岭南园景,显现出自然生态的景观,周边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依法依规河涌整治拆迁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东濠涌北起麓湖,南衔珠江,是广州现存唯一一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涌,全长 公里,曾经拥有广州古城“护城河”之美誉。明朝时, 东濠涌曾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 因其水质良好, 东濠涌又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广州人口急剧膨胀,东濠涌环境日益恶化,一度陷入“厄运”——河涌淤积, 污染加剧, 鱼虾绝迹, 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河涌两岸居民苦不堪言, 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据广州市越秀区水务局水务科科长明玉良介绍,广州市政府为还市民一条生态自然、水清岸绿的河涌,去年下达了“死任务”——定要在今年 6 月前完成东濠涌 公里明涌段的综合整治。越秀区水务局接下任务后,克服种种困难,施展浑身解数,终于使得东濠涌“旧

东濠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