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研路上“听取蛙声一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研路上“听取蛙声一片”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教学教研应以深度内化引领教研,使之“万树梨花开”;以高效课堂促进教研,使之“海阔凭鱼跃”;以微题研究拓展教研,使之“天高任鸟飞”。沉浸在这样的“躬耕”中,更多幽微渐渐被我们所洞见,更多真相和遭遇被我们所发现,剩下的,也许就是在心灵和精神成长的同时,去演绎教学精彩,去滋养学生品性,去打造生机盎然的教育新时空。关键词:教育教研;深度内化;高效课堂;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8B-0060-02 置身课改中,如何将教学和教研管理理念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从而真正营造有利于孩子创新发展的人文环境,也就是把系统的教研理念转为生动的实践策略,把普遍共性的理念內化为新鲜的个性化教育行为,是最艰难、最生动、最有效的,也是最需要创新的。学校应引领教师通过深度内化、高效课堂、微题研究等,“共同耕耘出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的教育田野”。一、以深度内化引领教研,使之“万树梨花开”无疑,教师的成长中,通过台上一节公开课收获同行的掌声和有关部门的奖杯,固然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台下的读书、内化、积累、思考和提升更重要。当个人的“内环境”变得丰富、精彩、厚实时,才有能力“聚沙成塔”,才有能力面对课堂中的意外生成,也才有勇气直面鲜活、复杂且多变的学生。基于此,学校必须组织教师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内化和深度反思,使之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多元景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应盲目照搬,而应吸收内化。应鼓励教师以随笔、反思等方式随手记下感悟心得,然后思索可以把哪些“招儿”用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乃至哪个点上,如何利用其中的观点给教学“打补丁”,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招儿”,让教学历程变得意蕴十足,让学生的内心开出灿烂的花儿……渐渐地,大家都认识到,从读书到内化、从开悟到实践、从思考到运用,不仅仅是理念上的“由此及彼”,也是教学行动上的“由此及彼”。“互联网+”背景下和课改新理念下,仅仅依靠纸质阅读和理论培训是不够的,还需微信群、QQ群、数字化平台、智慧校园平台等现代化技术培训。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我们每学期进行三次专题培训,培训后随即进行心得交流与整理,通过教师个人自修、实践予以深化。翻开学校的培训记载,每学期三次的培训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比如,第一次培训主题是“微课的制作”,第二次是“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介入”,第三次是“微课在课后的拓展应用”。培训中,我们变照本宣读为实操研训,变平面阅读为立体感悟,变静态接受为批判内化。内容上,注重技巧性、知识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呈现上,注重声光色的展示,多种方法的介入和讨论。在“深度学习内化”教学改进和教研方式转变的活动中,我们着手进行教研方式的转变,设计灵活多样、不定时、不定期、没有固定程序的教研活动,然后再根据教研活动制订极富挑战性目标,不断进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这便能体现教改、教研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不走程序化、图表化、单行线的教学改进和教研方式。如此,教研的有序、精彩、

教研路上“听取蛙声一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