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教案
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人教版)
教材内容: 美术 一年级 下册 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人教版)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解决方法:应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从而让学生了解三度空间的特点及与二度空间的区别。并应用于绘画中。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三、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还做好了课前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不高。学习本课比较吃力,应重点辅导。
四、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方法,解决本课问题。并放在实践中去检验。
五、教学目标: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具准备: 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茶杯、瓶子、书本等生活日用品(数件)
七、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室内课:
1、 风景画欣赏导入。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老师展示风景画:画中都分远、中、近三种景)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老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到三度空间中上下、左右、前后的表现形式。)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 老师: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画出美丽的景色好吗? 学生(齐声):好。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 (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物象空间表达的表达方法。) (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A、线条有什么变化?浓淡、曲直、刚柔、粗细……。
B、线条有什么作用?表达情感、限定轮廓、描绘阴影、表达情感……等。
C、三幅中国画作品与凡•高的《有柏树和小麦的田野》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区别,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中国画中的线条每一条本身就具有顿挫、起伏的动态美感,凡•高的作品中多通过线条的组合来实现想描绘的景物。
5、有的同学会说:我们会用线条画具体的事物,会用线条描绘阴影,如何用线条表达情感呢?
下面,我将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新奇的体验,我要放几段音乐,同学们先准备几支粗细不同的笔,然后在听的同时,把你当时对音乐的感受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出
手绘线条图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