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小学杨冬娜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一开学接到这个班级,我就对班里的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到班里有邹依容等10多位同学是留守儿童,经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接触和交流,发现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呵护、管教与引导,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这些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部分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家里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等。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留守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尝试着用“爱”的教育方法,用真情来感化他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用“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爱心,是教育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中处处留心留守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特意善待和包容他们的优缺点,不歧视后进生,更不打骂后进生,学习上优先辅导,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由老师牵头成立留守学生帮教小组确定一名帮扶对象,对留守学生实行“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的形式,生活上给他们优先照顾,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班级给他们带来的温暖,感到开心。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在良好的班级氛围里快乐的学习。我班有一名小张同学,潮州人,父母在潮州,因为父母没时间管教被送到大埔武术学校学习,上课时在我班读书,放学后回武术学校训练,教练成了他的监护人。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他内心封闭、感情冷漠、性格孤僻,不与同学交流,学习基础极差,上课不是玩小动作就是睡觉,作业抄抄写写的会做,要动脑做的就没完成。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通过谈心,询问他在武术学校的生活、训练情况,教练对自己好不好,想念爸爸妈妈吗?学习上常常耐心的辅导他,课后跟他开小灶进行补习,一有进步及时表扬他,促其树立信心。经常的关怀让他觉得老师很亲切,他的内心话会跟老师谈。我还让帮扶小组在课后常常跟他交流,让他感受到班级同学带给他的温暖。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下,小张同学平时会和同学交流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中段考试语数英三科成绩都进步很大。二、用“爱”构建家校教育的合力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许多留守儿童长期跟祖辈生活,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构建家校教育合力了重要途径之一。遵照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千人大家访”的活动要求,12月4日下午放学后,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我、英语科任吴老师一行到本班留守儿童小谢、小管、小邹家进行家访。我们先来到虎中路一巷二楼居住的小谢家。小谢的奶奶看到校长老师亲自来访,非常高兴,赶紧把我们带进屋,及其热情沏茶招待。通过一阵交流,我更加了解小谢的家庭情况。其奶奶比较健谈,她先向我们说小谢的爸爸在中山一公司做会计,妈妈在一服装厂做工,平时很少回家,家里就一个她带小谢姐弟俩,接着向我们说小谢在家的表现,在家根本不听她老人家的话,一定要其妈妈打电话来才听,常常看电视。小谢在旁听,没有吱声。然后,我向其奶奶介绍了小谢在
用爱撑起留守儿童的天空杨冬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