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一)未焊透【1】产生原因: (1)由于坡口角度小,钝边过大,装配间隙小或错口;所选用的焊条直径过大, 使熔敷金属送不到根部。(2 )焊接电源小,远条角度不当或焊接电弧偏向坡口一侧;气焊时,火焰能率过小或焊速过快。(3 )由于操作不当,使熔敷金属未能送到预定位置,号者未能击穿形成尺寸一定的熔孔。(4 )用碱性低氢型焊条作打底焊时,在平焊接头部位也容易产生未焊透。主要是由于接头时熔池溢度低,或采用一点法以及操作不当引起的。【2】防止措施: (1)选择合适的坡口角度,装配间隙及钝边尺寸并防止错口。(2 )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源,焊条直径,运条角度应适当;气焊时选择合适的火焰能率。如果焊条药皮厚度不均产生偏弧时,应及时更换。(3 )掌握正确的焊接操作方法,对手工电弧焊的运条和气焊,氩弧焊丝的送进应稳,准确,熟练地击穿尺寸适宜的熔孔,应把熔敷金属送至坡口根部。(4)用碱性低氢型焊条焊接 16MN 尺寸钢试板,在平焊接关时,应距离焊缝收尾弧? 10~15MM 的焊缝金属上引弧;便于使接头处得到预热。当焊到接头部位时, 将焊条轻轻向下一压,听到击穿的声音之后再灭弧,这样可消除接头处的未焊透。如果将接头处铲成缓坡状,效果更好。(二)未熔合【1】产生原因: (1 )手工电弧焊时,由于运条角度不当或产生偏弧,电弧不能良好地加热坡口两侧金属,导致坡口面金属未能充分熔化。(2 )在焊接时由于上侧坡口金属熔化后产生下坠,影响下侧坡口面金属的加热熔化,造成“冷接”。(3 )横接操作时,在上、下坡口面击穿顺序不对,未能先击穿下坡口后击穿上坡口,或者在上、下坡口面上击穿熔孔位置未能错开一定的距离,使上坡口熔化金属下坠产生粘接,造成未熔合。(4 )气悍时火焰能率小,氩弧焊时电弧两侧坡口的加热不均,或者坡口面存在污物等。【2】防止措施: (1)选择适宜的运条角度,焊接电弧偏弧时应及时更换焊条。(2)操作时注意观察坡口两侧金属熔化情况,使之熔合良好。(3 )横焊操作时,掌握好上、下坡口面的击穿顺序和保持适宜的熔孔位置和尺寸大小,气焊和氩弧悍时,焊丝的送进应熟练地从熔孔上坡口拉到下坡口。(三)焊瘤【1】产生原因: (1)由于钝边薄,间隙大,击穿熔孔尺寸大。(2 )由于焊接电流过大击穿焊接时电弧燃烧,加热时间过长,造成熔池温度增高,溶池体积增大,液态金属因自身重力作用下坠而形成烛瘤,焊瘤大多存在于平焊、立焊速度过慢等。【2】防止措施: (1 )选择适宜的钝边尺寸和装配间隙,控制熔孔大小并均匀一致,一般熔孔直径为 ~ 倍的焊条直径,平焊打底焊时不应出现可见的熔孔,否则背面会形成焊瘤。(2)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击穿焊接电弧加热时间不可过长,操作应熟练自如, 运条角度适当。(3 )气焊时焊丝角度、送丝速度及其摆动应适当,可利用气体火焰的压力来控制?水的溢出。(四)冷缩孔: 【1】产生原因: (1)由于钝边薄,间隙大,击穿熔孔尺寸大。(2 )由于焊接电流过大击穿焊接时电弧燃烧,加热时间过长,造成熔池温度增高,溶池体积增大,液态金属因自身重力作用下坠而形成烛瘤,焊瘤大多存在于平焊、立焊速度过慢等。【2】防止措施: 为防止冷缩孔的产生,主要应从操作工艺上采取措施,在更换焊条灭弧前应在原熔池上或池背面连续点弧二、三次,以填充满熔池,然后将电弧向坡口面一侧后拉,逐渐衰减灭弧
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