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编辑|删除|权限设置|更多▼设置置顶推荐日志转到私密记事本星期八发表于 2009 年04月17日15:20 阅读(0) 评论(0) 分类: 飞机权限:QQ好友可见一、概况由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 所)共同研制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早期也称为轰—7。 1973 年初,航空研究院指示 603 所开展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的预研工作。 4 月在北京召开的航空发展规划筹备会指出:根据我国当时的轰炸机和强击机的情况,决定搞一个轰 5或轰 5和强 5共同的后继机,以便加强攻击力量。 1973 年底,三机部(73)三科发函字第 147 号文,要求 603 所进一步轰 5后继机方案准备工作。歼轰—7就是由轰 5后继机发展而来的。 1974 年,603 所成立了轰—7方案论证小组,并先后赴空、海军有关部队进行调查研究。 1975 年11月和 1976 年3月,空、海军分别以( 75)司航字 124 号和( 76)司科字第 06号文上报了关于轰 5后继机的战术技术要求,除作战使用的武器及其设备不同外,飞机的技术性能基本一致。 1976 年11 月,国防工办召集空军、海军、三机部、六院在北京听取了 603 所对轰—7飞机战术技术要求的论证和方案汇报,并明确指出用一个机种,通过设备调整,同时满足空、海军的要求。 1977 年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以常装(1977 ) 10号文下达了《同意研制轰五后继机》的指示,指出:轰—7是歼击轰炸机,不仅具有使用炸弹、导弹进行轰炸、攻击海上或地面目标的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自卫和空中作战能力,可以承担战役纵深攻击任务。它主要用来突击敌战役纵深目标(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和敌中型以上的水面舰船。飞机能从二线基地起飞遂行任务,并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和夜间复杂气象条件的作战能力。并要求其主要性能:带副油箱转场航程 2800 千米以上,作战半径 800 千米以上。机内半油、带 3吨低阻炸弹或导弹,低空( 500 米)最大 ,高空无外挂攻击武器时,最大使用 ,海平面最大表速1200 千米/小时;不带攻击武器时,实用升限 15000-16000 米;最大起飞重量时应能使用二级机场,超载起飞时允许使用加力;正常载弹量至少 3吨,超载载弹量至少 5吨。 1977 年10月10日,三机部以(77)三计 1008 号文《关于轰五后继机的机型名称及代号的批复》,正式定名为轰—7,代号 H—7。并根据三机部指示,603 所为总设计师单位,负责飞机设计等工作,西安飞机制造厂(172 厂)负责试制, 发动机由西安发动机厂(430 厂)负责,其它成品、材料由定点单位负责,试飞工作由 630 所(试飞研究所)和 172 厂联合组织。在轰—7的酝酿过程中,因空、海军作战对象和使用武器不同,对轰—7的座舱布局有不同的要求,空军要求并列双座,海军要求串列双座。1977 年11月召开了轰—7飞机方案评审会,在“一机两型”的基础上分别有并列双座的空军型和串列双座的海军型,同年 11月9日航空工业部以(77)三院 1153 号文上报“关于轰七飞机座舱布局问题的请示”。1980 年8月总参谋部、国防工办以(1980 )办科字第 397 号文批准了在“一机两型”、“串座先行”的设计原则, 空军型在论证后中止研制,海军型于 1979 年作为重点项目正式开始研制, 197 9 年7月木质样机通过审查,此后,为了更好地突出低空机动性能,对原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同时,轰—7(串)飞机的研制进入了全面打样设计阶段。1980 —198 1 年,因国民经济调整,缩减了新飞机的研制经费,轰—7的研制进度放缓,198 2 年3月15日,国防工办以(82)办科字 129 号《关于加快轰七飞机研制的请示》上报中央有关领导,建议加快轰—7的研制,以便满足军队急需。1982 年4月经邓小平、赵紫阳等领导同志批准,轰—7飞机被列为常规武器装备重点项目,全面开展研制工作,恢复加快进度。1983 年初,先后完成了轰—7飞机结构、强度和系统原理性试验 164 项,同时转入全面详细设计阶段。捏?/p> 为了加快轰—7的研制进程,缩短飞机定型周期,1984 年,国防科委下发了(1984 )科六字第 339 号文,确定将轰—5鱼雷机改装为 YJ—8型空对舰导弹武器系统的试验机,称为“鹰”式试验机。该试验机由 603 所改型研制,海军 472 4 厂制造。 1987 年5月25日, “鹰”式试验机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进行了 YJ—8 型导弹武器系统试验。 1985 年面临下马, 1986 年再度恢复, 1987 年试制批共试制了 6架原型机, 其中 1架用于静力试验, 1988 年12月14日原型机首飞,
中国飞豹战斗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