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3、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1)有关自我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学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获得的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能力品质。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品质是诚实的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关心的品质。⊕成年后期:50岁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智慧,、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越经过20多年的时间初生时:自我中心期,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态三岁到青春期:“社会自我发展”发展阶段青春发动期到青年后期:心理自我发展时期,称为自我意识“主观化”时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1、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1)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2)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3)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4)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坚持性和稳定性发展显著(5)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比较高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1)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观我与客观我的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意识的矛盾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以下三种类型:*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难以统一:自我萎缩和自我矛盾如何才能消除矛盾、冲突,使自我意识逐渐接近理想自我统一呢?方法有三种: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趋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不管以哪种方法达到统一都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