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横跨邕江两岸一、大桥简介南宁大桥位于广西省南宁市城区东南,南接良庆区蟠龙新区,是南宁市东南地区进入市区和快速环道的主要通道, 也是南宁市“ 136 ”重点工程之一, 即是南宁实施“重点向南, 加快五象新区建设, 再造一个新南宁”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 也是推进北部湾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南宁大桥路线设计总长 1314 . 773 米, 桥梁总长 734 . 502 米, 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 50 km/h ,现已建成,成为南宁市标志性建筑。南宁大桥建成后,不仅成为南宁东南地区进入市区和快速环道的主要通道, 也是南宁市标志性建筑。它位于旅游风景区青秀山与体现生态园林特色的荔园山庄交汇处,北起青山路延长线,南接良庆区的蟠龙新区,辖接良庆区的五象新区与邕宁区的龙岗新区, 是南宁经济新高速发展的连接点。南宁大桥在结构设计上, 为世界首座大跨度非对称肋拱桥,南北两岸均为半苜蓿叶形立交,桥身两边圆曲状的拱形, 以不同的倾角向外倾斜, 各用 10 根拉索相连, 远看像两个对接的竖琴横跨邕江两岸。 2009 年9月 21 日,南宁大桥正式宣布建成通车对公众开放。二、南宁大桥设计者一代桥梁大师、美国柏克莱加大终身教授林同炎, 11月 15 日在其艾尔赛利度的家中去世, 享年 91岁, 令华裔社区以至整个工程界都因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惋惜。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有“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美誉的林同炎创立的“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开创了世界工程建筑新的里程碑,他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同时代最伟大的结构工程师之一,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从美国旧金山的玛斯孔尼会议中心到中国台湾的关渡大桥,以及世界最大的莫斯科地下展览厅,林同炎的杰作为世界增添了无尽的丰富色彩。林同炎 1912 年生于福建福州市, 19 岁时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 21 岁时获柏克莱加大硕士学位, 1933 至 1946 年, 林同炎曾担任中国成渝铁路桥梁课长、滇缅铁路设计课长、工信公司总工程师以及台湾糖业铁路处长等职。 1946 年至 1976 年, 林同炎担任柏克莱加大教授、结构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也曾任学校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他的“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即是在柏克莱校园创立的。林同炎 1954 年创办林同炎工程事务所, 60 年代末期改名为林同炎国际公司, 并于 1992 年创办林同炎中国公司。 20 世纪冷战中期, 长期秉持世界和平理念的林同炎设计了从阿拉斯加至西伯利亚的白令海峡大桥--“世界和平桥”,表达他对改善美苏关系的强烈愿望。对于林同炎来说,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块有形土地的实体,也是连接两个文化和政治的象征。林同炎生前得奖无数, 最高奖项是美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 198 6 年由里根总统亲自颁发, 林同炎趁颁奖机会, 向里根呈上 16 页的白令海峡世界和平桥设计方案,劝他打消战争念头,成为当时轰动国际的新闻。三、施工情况(一)大桥这样“炼”成的中国拱桥的建造技术向来领先世界,直至今日,中录。而此次顺利通车的南宁大桥,不仅桥型有所创新,在技术含量上也将再次刷新中国桥梁科技的纪录。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亲自参与南宁大桥的多次技术论证工作,对南宁大桥技术设计十分熟悉,他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对称性肋拱桥型方案,它的建成将会改写拱桥建造技术的世界
竖琴横跨邕江两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