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学名著名人名言介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医学名著、名人、名言简介《千金要方》唐朝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就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就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就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就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与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千金要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就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就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千金要方》30卷,该书第1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她总结妇、儿科成就,提出应各独立设科,对妇、儿科形成专科有促进作用。她提出的妇女孕期前后的注意事项与当前围产医学的内容有不少符合之处。她对婴儿生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亦富科学内容。在对疾病认识上,如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消渴(糖尿病)与痈疽的关系,有关麻风、脚气、夜盲、甲状腺肿的描述与治疗等都有创见。还倡行了葱管导尿术、食道异物剔除术以及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的免疫法等。在养生延年方面,提倡按摩、导引、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求卫生等结合,为老年病防治留下了宝贵经验。【原文】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就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飡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千金要方·养性》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与。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欲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暮常护气也;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放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勿欲泄于上,春冻未洋,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则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云晏起,莫在日出时。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与,即免患也。    ——《干金要方·道林养性》    卫汜称扁鹊云: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故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就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故孝于须深知食药二性。    ——《千金要方·养老食疗》    《大医精诚》医学地位:《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就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被誉为就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就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就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就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

医学名著名人名言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幻影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