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学生与农民工薪水趋同”现象摘要: 本文对近期有关“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议论观点做出了解析和述评。认为由此现象所产生的观点大都是由“农民工的工资应该比大学生工资低”这个伪命题, 而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工资趋同是社会以供需关系选择人才的健康发展的表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各有特点, 应该根据职业前景和能力特长理智选择教育方式。而社会舆论应该平等对待一切劳动形式和职业, 遏制“学历本位”的畸形现象, 以能力论人才。全面的衡量人的价值,抵制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对比的新闻报道充斥在各种信息平台,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客观的分析大学生与农民工薪酬对比的问题,力求矫正一些片面、偏颇的观点、言论。一、“农民工的工资应该比大学生工资低”是伪命题充斥在各大信息平台的新闻标题刺激着人们讨伐的欲望,这个标题多被表述为“大学毕业生工资竟低于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工资竟和农民工等同”等等。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言论都围绕着“教育无用论”或“高等教育无用论”展开。不负责任甚至毫无逻辑的批评声铺天盖地而来,嘲讽大学生毕业窘境的笑话比比皆是。这些言论暴露出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误解,对体力劳动和职业教育的鄙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箴言已经沦为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托词。这样的新闻标题暗含一个看似普遍认同甚至根深蒂固的观念——农民工的工资应该比大学生的工资低。这种论断或者是观点,本身就是极其可笑且站不住脚的伪命题。先不论其“伪”在何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言论。原因其一,对高等教育的误解。自 1999 年大学扩大招生之后,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的神坛上走入大众的生活。由于高考的门槛,以及过去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大众将“大学生”和“好工作”、“好前途”等同看待。以致随着国家实力大增,大力普及高等教育之后,人们还将高等教育看做是通往“成功”的捷径,而这个“成功”也被狭隘的理解为薪酬高的稳定工作,似乎只要考上大学拿到文凭,“成功”就应该信手拈来就应该属于自己。西方大学产生之初是教师的自治团体,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和产生新知识的殿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肩负了很多功能,科尔的巨型大学理论一度流行,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对大学的世俗化所对知识本身带来的冲击进行反思。一直到现在,大学所开设的专业除了为以后就业提供知识之外, 从来就是包含着所学此专业的学生将来还会继续从事这方面的专业研究而设立。进入大学学习是清苦而艰辛的,而正是由于潜心向学的学子们甘做科研事业的一份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社会和便利的科技。在人们享受科技享受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候,是否想过有很多进入大学学习,乃至读硕士,读博士的学生并不是单纯为了毕业后那一份好工作而学习,而是为了科学为了真理?高等教育设立的目的是非功利的,追求真理不管在任何时代都是大学的立学之本。原因之二,对体力劳动和职业教育的鄙视。“官本位”文化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进步的文化糟粕。对地位名利的向往,对权力的崇拜,一方面促使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向上”为目标,一方面又使一部分已经在高处的人不能在其位谋其职尽其力,恶性循环令人胆寒。唯有安逸又报酬丰厚的才是好的工作,对体力劳动和技术能力不屑一顾。另外
邹议大学生与农民工薪水趋同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