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2013-01-11 19:08:20)
一、信息技术催生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越发引人关注
近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P2P贷款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首先,第三方支付每年几乎以倍增的速度在增长。自2010年至今,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由2010年全年10858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即飞速实现15521亿元,其中,近几年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迅速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所占据的份额达到了近八成(易观数据),远超过银联及银行网银渠道,,网络信贷机构的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增速惊人。截至2012年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并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分析称,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而阿里金融开业还不到三年。第三,P2P网络贷款平台不断涌现。以人人贷、拍拍贷为代表的P2P贷款平台,虽然2011年才开始真正兴起,但目前估计已有300到500家P2P网站出现,大有超过前两年团购网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家齐上线”的势头。短短时间,互联网金融迅猛而来,让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重视并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
正如《环球企业家》文章“互联网金融之争:杀死“恐龙””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金融出现,让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都面临挑战: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从而冲击银行的传统汇款业务。因为第三方支付已并不限于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且已延伸到更为传统的领域,如水电燃气缴费、信用卡还款、代缴交通罚款等。据报道,临近年底网上缴纳交通罚款迎来高峰,支付宝代缴交通罚款总订单近10万笔。其二,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正在出现,冲击银行传统贷款模式。其三,以人人贷为代表的P2P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
3、互联网金融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
如阿里巴巴拥有极为丰富的客户资源(7980万注册用户、)令银行相形见绌。目前小微领域公认的领先银行民生银行拥有的小微企业客户数虽已超过74万户,但相比之下,仍为沧海一粟。事实上,开业不到三年的阿里小贷已经为超过13万客户融资超过260亿,这与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规模已经差距不大。
4、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凸显其强大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通过将电子商务行为数据转化为信用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控制信贷风险,使能够获得信贷资源的人群得以向下延伸。
二、伪命题:传统金融(银行)VS互联网金融,谁主沉浮?
面对裹挟着强大信息技术优势和内置着开放性、交互体验性特质的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悄然滋长,马蔚华行长抛出的惊天之语“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的确振聋发聩,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
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